• 中國文化產業網>出版發行>

    出版發行

    融媒時代,紙媒傳播力提升的路徑探索

    2023-12-29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核心閱讀

    在移動優先的傳播時代,即時性已成為傳播的最顯著特點,可以這么說,所有刊載在報紙上的事件性新聞,相對于新媒體平臺而言都是“舊聞”。如何讓“舊聞”讀出新意,那就必須要有面對復雜事件的深入且理性的思考,亮出理性、建設性、引導性的觀點,在鋪天蓋地的即時新聞中“一錘定音”,成為影響受眾、引導輿論的權威報道,讓報紙的價值在多元傳播格局中脫穎而出。

    在報紙高速發展的鼎盛時期,晚報、都市報群雄逐鹿,全方位深度挖掘,大規模擴版以達到一報在手盡知天下事,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加強互動增強黏性,進門入戶征訂投遞提供保姆式服務培養讀者的依存度——報紙始終是引領輿論的傳播主渠道、主陣地。但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一切,尤其是移動端的普及并成為重要的傳播手段,報紙曾經獨步天下的“招術”漸成浮云,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那么,我們現在為什么還要堅持辦好報紙?其一,報紙(主要指黨報及由黨報機構主辦的晚報、都市報)不同于其他媒體,是媒體的“金字塔尖”,是黨的“喉舌”,是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引領輿論推動工作的主陣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其二,真實、嚴謹、權威是報紙最顯著的特征,也是受眾的普遍認知,是引領導向的主陣地,具有“一錘定音”的獨特作用;其三,報紙依然擁有長期培育的廣大受眾群體,專業的文字表達、精準的解讀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蘊、完善的傳播渠道,具有成風化人的獨特作用。辦好報紙尤其是黨報,是新聞人踐行新時代新聞輿論職責與使命的必然要求。

    不容否認的是,當下的媒體生態、傳播方式,受眾的閱讀習慣、群體分化,對辦好融媒時代的報紙提出了新的要求,老思路、老辦法肯定是行不通了。如果報紙傳播的內容與新媒體端雷同,閱讀的體驗不如新媒體端,引導受眾的能力又弱于新媒體端,更不用說時效了,這樣,我們傾注于報紙的所有勞動都不會得到應有的價值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入闡述了“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那么在媒體融合進入深水期的當下,傳承與發揚報紙的深厚積淀,生產出具有時代價值的優質內容,以報紙獨有的呈現方式,“加持”現代的傳播手段,讓報紙插上融合的翅膀,是可以重煥青春與活力的。現在很多地方的報紙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實現逆勢發展的成功實踐,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借鑒和正向激勵。

    這里有兩個關鍵點值得思考:其一,媒體融合變革后,在移動優先的導向下,報紙的內容生產都整體向新媒體轉移、首發,報紙只是其中的一個分發渠道且處于后發狀態。那么,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內容海量產生,報紙如何對內容生產定位進行調整,以有限的承載容量傳播最具價值的信息、思想、觀點?其二,報紙如何與時俱進,線下線上聯動,借勢借力,實現優質內容多元化傳播的同時,依然保持專業特質、體現專業媒體的專業價值,不失去自我、不被取代,在融合的大潮中實現“逆生長”?

    眾所周知,無論媒體形態如何變化、傳播渠道如何多元,“內容為王”,即優質內容的精品化生產始終是體現價值的關鍵,融媒時代如何辦好報紙,抓住提升內容生產能力這個關鍵,始終是核心命題。同時,面對有限版面承載這個現實,要理性審視自身的定位與價值、承擔的使命與職責,堅守新聞理想,守護好準確、專業、權威的“金字招牌”,重點關注那些對公眾生活和選擇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時間和政策,即聚焦“引人入勝且息息相關”的內容,始終能生產出最具“引流”能力的精品內容。

    一是必須要不遺余力地創新政務新聞報道方式。政務新聞是報紙內容生產的核心之一,這是由報紙尤其是各級黨報的性質和責任決定的,同時,政務新聞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眼下,一些報紙的政務新聞影響力、傳播力之所以有弱化的趨向,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仍用常規的方法應對多元化的需求。政務新聞如何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在思考、研究媒體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斷創新報紙政務新聞的呈現及傳播方法,包括文本、內容的創新,新聞點的選擇、切入的時間節點等,都要找到與現代傳播特點的最佳結合點。

    政務新聞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方方面面,創新報紙政務新聞,除了要真正做到“切熱點、講人話、有態度”外,還要在內容選擇上多一些有思想的深度報道,少一些無新聞性的動態報道;多一些有分析的調查報道,少一些平鋪直敘的事件報道;多一些有溫度的民生報道,少一些應景式的日常報道。這兩年,引爆全國的“浙江宣傳”,為政務新聞的創新作了探索“打了樣”,值得各載體、平臺,尤其是報紙學習借鑒。

    二是必須要有更深入、理性的思考。在“同題作文”競賽中,要通過深入、理性的思考體現報紙的高出一籌。報紙的傳播特性決定了傳播時效是其天然的短板,即使是報紙唱主角的時代,經過采寫、編輯、排版、印刷、發行,到讀者手中的新聞距離事件發生最快也要數小時。在移動優先的傳播時代,即時性已成為傳播的最顯著特點,可以這么說,所有刊載在報紙上的事件性新聞,相對于新媒體平臺而言都是“舊聞”。如何讓“舊聞”讀出新意,那就必須要有面對復雜事件的深入且理性的思考,亮出理性、建設性、引導性的觀點,在鋪天蓋地的即時新聞中“一錘定音”,成為影響受眾、引導輿論的權威報道,讓報紙的價值在多元傳播格局中脫穎而出。

    這就要求我們首先不跟風。作為傳播的“后發者”,其優勢是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調查分析事件,要避免成為人云亦云的跟風者。否則,充斥“舊聞”的新聞紙就會成為可有可無的“雞肋”。其次要對事件的相關信息進行梳理,在海量的信息中打撈出最有關注度的新聞要件,讓讀者不必大海撈針、沙中淘金,可以用最短的時間直透事件的真相。再次,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在事件真相的基礎上亮出最鮮明的觀點,體現“壓艙石”價值。

    三是必須要善于調查研究、總結提煉。搞好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普遍關注的熱點,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通過我們的挖掘、思考、對比,不斷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同時,通過調查研究,提煉總結可供學習、借鑒、復制的好經驗、好模式,讓報紙成為可供學習、參謀的智囊,成為最具價值的新聞紙。

    四是必須要圍繞中心設置議題,策劃重大主題報道。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報紙的核心任務之一。零打碎敲式的常規報道,不可能產生較大的輿論影響力,我們必須圍繞一個時間段的中心工作,集中版面、時段策劃推出切合當地實際、熱點,綜合運用各種傳播手段的重大主題報道,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五是必須要借勢借力,實現多元傳播,放大傳播效果。融媒體時代,報紙必須綜合運用融媒傳播的手段和渠道,聚合各個傳播平臺優勢,借船出海,要將報紙版面上的重點報道以更加直觀、快速、生動的方式,實現全方位、立體式傳播,讓報紙插上融合的翅膀,將優質內容覆蓋更大的受眾群體,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作者系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副主任)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