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出時想念它,拿到手中愛看它,有事愿意告訴它。”這是一位為黨的出版事業奮斗幾十年的老戰士對《中國出版》雜志道出的心聲,也成為45年來《中國出版》始終秉持的初心和使命。1978年1月,《中國出版》創刊,原名《出版工作》。四秩芳華,弦歌不輟。12月26日,《中國出版》創刊4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局長劉曉凱、進出口管理局局長張澤輝、出版局副局長李一昕以及版權管理局等主管單位相關負責同志,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等行業協會負責同志,共話與《中國出版》的深厚情誼,為進一步提高辦刊水平分享真知灼見。
鄔書林用權威性、前沿性、理論性與實踐性來概括《中國出版》雜志內容的鮮明特色。他指出,《中國出版》雜志自創刊以來,始終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和學術研究,在推動出版業改革發展、發表出版學術研究成果、構建出版學科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出版界權威學術期刊,《中國出版》雜志今后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發揮行業主流媒體的風向標作用,不僅著眼于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也要關注國際出版動態,搭建起中國出版人知己知彼的學術平臺,推動出版業不斷繁榮發展。
李一昕表示,《中國出版》堅持宣傳黨的出版方針政策,見證和記錄出版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發展歷程,是出版界學術期刊的標兵。展望未來,要持續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貫徹,聚焦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選題策劃與權威解讀,在體系化、學理化上下功夫,更好地反映黨的創新理論在出版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生動局面。要根植于中國出版事業和產業,加強對業界實踐探索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的宣傳與展示,注重出版學科各個重點領域、新興交叉領域的研究布局,把學術性、應用性、基礎性、實踐性更好結合起來。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出版》雜志社社長兼主編馬國倉從強化導向引領做精品質內容、開發品牌價值做好活動運營、堅持創新驅動做深融合文章等方面,回顧了《中國出版》近年來的發展歷程。他表示,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中國出版》將以創刊45周年為契機,更加自信、更加自覺、更加自強地履行好新的文化使命,以打造“名刊工程”、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為目標,繼續凝聚一批知名作者,辦好一批特色專欄,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動,做強“媒中媒”“刊中刊”特色品牌,進一步提升雜志作為行業“第一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做出版工作,看《中國出版》”“我一直是《中國出版》忠實的讀者”“《中國出版》是我的工作導師”“我是通過看《中國出版》才了解了出版工作”……座談會上,來自出版單位的負責同志蔣茂凝、黃強、王英利、趙劍英、譚方正、咸大慶、洪勇剛、余慧娟、趙恒峰、呂建生,來自高校及研究機構的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張樹庭、荊林波、喻陽、萬安倫、周蔚華、趙麗芳、盧海君,以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厲于、劉政操等嘉賓先后發言,深情回顧了與《中國出版》的情誼,對《中國出版》的辦刊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大家希望《中國出版》以更廣闊的辦刊思路,持續開展前瞻性研究與探索性工作,不斷鞏固學術地位,加強行業指導,成為既有實踐價值,又有思想深度的期刊,在推動中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期待與《中國出版》在理論問題研究、品牌活動開展、資源轉化利用、出版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為推進文化強國與出版強國建設貢獻出版人的智慧和力量。
座談會還設置了致敬榮譽作者、榮譽單位環節,并頒發紀念證書和獎牌。
座談會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中國出版》雜志社總經理李忠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