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華文軒聯合川渝陜甘及全國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組織實施,計劃10年內完成
10月14日,在2023天府書展上,“蜀道文化出版工程”正式發布,發布會暨簽約儀式由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人民出版社、巴蜀書社、成都地圖出版社承辦。
據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編輯雷華介紹,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考古、文化遺產、生態文明系列重要論述及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新華文軒將聯合四川、重慶、陜西、甘肅等蜀道分布省、市以及全國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組織實施“蜀道文化出版工程”,挖掘發揮蜀道的多重價值和意義,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創新。
據介紹,該工程計劃在10年內完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其一,全面挖掘、整理、研究蜀道文獻,打造“蜀道文庫”。本工程將按照蜀道路線,對傳世文獻進行全面搜集、整理與研究,陸續影印推出《蜀道方志集成》《蜀道山水關隘志集成》《蜀道游記文獻集成》等大型文獻類編。
其二,多角度對蜀道文獻進行歷史論證和科學研究,出版“蜀道研究叢書”,編撰《蜀道》輯刊。本工程將對蜀道這條線性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的歷史地理、交通、考察測繪、文學、書法、軍事等專題研究。
其三,面向大眾,推出介紹蜀道人文知識的普及讀物。充分結合古舊地圖,策劃出版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文筆典雅的“蜀道人文小叢書”,分路線介紹各條蜀道概況、行走在蜀道上的歷代名人、蜀道上行走的外國人、蜀道沿線紅色文化、蜀道與三國文化等。
其四,加強對域外蜀道文獻的搜集、檢索、翻譯與引進。馬可·波羅、南懷仁、方德望、李希霍芬、謝閣蘭、竹添光鴻等都有關于蜀道的記述,本工程將組織力量進行整理、翻譯和研究,逐步推出《外國游記蜀道文獻匯編》。
會上,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與西華師范大學蜀道研究院院長蔡東洲簽署了《蜀道十講》出版協議,巴蜀書社社長王祝英與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李勇先簽署了“蜀道文庫”合作協議,成都地圖出版社社長鄢來勇與李勇先簽署了《蜀道棧道圖集》出版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