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出版發行>

    出版發行

    有了國標字庫,如何讓生僻字不再“隱身”

    2023-10-18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對漢字的規范收錄也在不斷完善。今年8月,國家正式實施強制性國家標準《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這項標準不僅收錄《通用規范漢字表》全部漢字,還覆蓋我國絕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獻、科技等專業領域在內的共計88115個漢字。

    按理說,既然有了更全面的標準和更強大的字庫,在“互聯網+”時代,生僻字問題即可迎刃而解。但應該看到,許多服務系統此前采用的是不規范的編碼形式,或與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的漢字編碼系統不同,無法通過現有的輸入法輸入,或包含的漢字數較少,不能滿足當前需求。讓“過氣”的文字編碼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廣新的標準和技術,引導各行業和組織逐步采用統一的字庫,避免使用不規范的編碼形式,是確保正常輸入、識別和顯示生僻字的當務之急。在這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和指導,推動相關服務系統的升級和改進,加快根除不合標文字編碼的“后遺癥”。

    當然,新國標仍不能覆蓋所有生僻漢字,生僻字“數字化”之路任重道遠。解決生僻字問題,不能僅將其視作技術問題,更應作為一種社會責任和文化意識。只有輸入法、字庫、硬件廠商、應用軟件乃至操作系統等各方形成合力,打通從輸入到輸出的鏈條,才能推動漢字全面信息化,避免產生文化“斷層”。

    (10月11日 光明網 孔德淇)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