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各省區市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旅交流與合作,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文旅融合,講好中國故事,共建“一帶一路”,共赴“詩和遠方”。
搭建平臺 交流成果豐碩
“一帶一路”是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互鑒之路。10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互學互鑒的基礎上推進人文交流,實現民心相通。
廣西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以東盟為重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夯實民意基礎。截至2023年8月,廣西與東盟國家締結友城關系59對,位列全國第一。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框架下成功舉辦了11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旅游展、4屆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游國際論壇。在文化產業、藝術創作、藝術教育、文化遺產、圖書出版等多個領域拓展了中國與東盟的對話與合作空間。
和廣西一樣,寧夏也在展會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截至目前,寧夏已連續舉辦5屆中阿旅行商大會和中美旅游高層對話、中國寧夏(沙坡頭)絲綢之路大漠黃河國際文化旅游節等系列對外活動,組織寧夏文旅企業多次赴境外開展推廣。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蔡菊表示,近年來,寧夏深化“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賀蘭山東麓世界級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國際沙漠旅游目的地,成效顯著。
位于東南沿海的福建選派南音、閩劇等歌舞雜技、戲曲非遺、文博展覽等赴海外交流,展示福建多元文化與秀美風光;組織福建歌舞劇院大型舞劇《絲海夢尋》赴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和歐盟總部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演出;創新線上交流方式,連續3年舉辦新年線上音樂會,觀看量超1.2億次。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已被先后寫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動能。
拓寬渠道 文旅合作紅紅火火
10月16日至20日,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5屆全體大會在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撒馬爾罕召開。絲綢之路沿線旅游拓展是世界旅游組織的一項重點工作。應邀參會的陜西旅游集團近年來一直致力于陜西文旅業的國際化提升,尤其是與絲路沿線國家積極探索文旅合作。
陜西旅游集團副總經理趙月望表示,近年來,陜西出臺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以西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風情體驗旅游走廊等文旅產品建設。該集團加快走出去步伐,尋找合作伙伴,不斷擴大陜西對外開放的朋友圈。
在每年舉辦的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上設立“一帶一路”國際旅游館,在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設立“一帶一路·國際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展示和推廣文化資源與產業、產品的平臺……廣東深入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互鑒,成果顯著。
10年來,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與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加強合作,成立了國際絲綢之路研究聯盟、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國際絲綢學院、國際絲綢之路與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交流載體,開展了大量合作項目,讓精美的絲綢和博大的絲綢文化煥發時代光彩。2017年,世界旅游聯盟與浙江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文件,世界旅游聯盟總部落戶杭州蕭山湘湖。今年2月,世界旅游聯盟總部啟用。
在今年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上,中國與中亞五國達成共識,繼續鞏固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加強旅游合作,共同制定中國—中亞旅游線路,并邀請中亞五國參與實施“文化絲路”計劃,促進民心相通。
提升效能 講好中國故事
西安與羅馬、開羅、雅典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被譽為最早的東方世界之都。依托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和文旅資源大省優勢,陜西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交流力度,先后派出270余批次團組3000余人次赴境外近6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600余場次線上線下文旅交流活動。在8個國際社交媒體平臺開通“游陜西”英、日、韓3個語種14個官方賬號,全力構建陜西文旅境外傳播融媒體矩陣,匯聚起傳播陜西聲音的強大力量。
圍繞提升傳播效能,廣東不斷創新對外交流傳播手段。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等方式,通過聯合舉辦線下展覽、演出以及舉辦云展覽、云演出、云講座等方式,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藝術交流,用廣東文化藝術精品講好中國故事。
(統稿:賓陽,參與采寫:賓陽、譚志紅、秦毅、崔娜、周傳人、黃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