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目前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了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共建伙伴們團結合作共同應對時代挑戰,譜寫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
深圳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積極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在基礎設施、經貿交流、民生項目、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積極推動與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出了深圳力量。
“一帶一路”是造福世界的“發展帶”,也是惠及人類的“幸福路”。通過“一帶一路”,共建伙伴共同邁開了高質量發展之路。深圳與共建國家和地區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暢通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國際合作,攜手實現共贏發展。
深化區域經濟合作
攜手實現共贏發展
近日,伴隨著一聲火車鳴笛響起,滿載110輛、總價值1599萬元嶄新國產燃油汽車的“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國家鐵路樞紐緩緩駛出,一路向北從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開往中東歐地區。“灣區號”深圳中歐班列自2020年8月首發以來,這支“鋼鐵駝隊”成為深圳聯通“一帶一路”國家重要的貿易通道,3年間該班列累計開行500多次,貨值超16億美元。
“灣區號”深圳中歐班列也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范例。去年“灣區號”深圳中歐班列搶抓RCEP發展機遇,開通華南地區首列“中老泰”冷鏈往返班列,打通大灣區與東盟國際新通道。今年,“灣區號”深圳中歐班列推進精品班列,為高貨值貨物提供更高效、更穩定的運輸服務,相比“灣區號”常規中歐班列平均時效縮短41% 。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成果,中歐班列已經成為連接亞歐大陸國際物流運輸、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往來的“大動脈”。海晨股份公司總裁辦李健武表示,出口到中亞,尤其是哈薩克斯坦的物流訂單不斷增加。“一帶一路”對物流行業來說,是重要的機遇。
深圳一流的基礎設施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良好的保證。不僅有班列,還有天空中的一架架飛機,港口內的一艘艘貨船。8月20日上午,深圳機場內一架B747-400型全貨機即將起飛,這標志著順豐航空開通了“深圳-莫爾茲比港”國際貨運航線。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午組裝完畢的液晶顯示模組,下午就可以抵港直裝,登上前往馬來西亞的貨船。
與此同時,通過海陸空的大通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商品也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在深圳的超市里市民可以方便地買到南美海鮮、東南亞榴蓮和中東椰棗,不離開城市就可以享受到來自多國的優質產品。
深圳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持續暢通。據統計,前7個月,深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5106.8億元,增長16%,創同期歷史新高。
重點投資項目“多點開花”
東盟成共建最大貿易伙伴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發展潛力巨大,這既意味著廣闊的市場機遇,也意味著共同發展的責任。深圳積極落實“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持續加強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合作,重點投資項目“多點開花”。
今年1-7月,深圳對東盟進出口3069億元,同比增長6.0%,創同期歷史新高。東盟是深圳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成為深圳共建“一帶一路”最大的貿易伙伴。2022年,深圳市對東盟進出口5841.8億元。2023年1-5月,深圳市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3.7%。
據統計,近10年來,深圳對共建“一帶一路”投資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柬埔寨、越南和新加坡,全是東盟國家。今年前7個月,深圳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直接投資設立了92家企業及機構,實際投資額1億美元,同比增長83.7%。
一個個合作項目是如何脫穎而出的?今年8月22日,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聯合執委會第五次工作會議在深圳舉行,初步遴選了新一批合作項目,進一步推動深圳與新加坡在智慧城市建設、貿易投資、綠色經濟及人才交流等領域務實合作。
據了解,自2019年深圳與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簽署《關于新加坡—深圳智慧城市合作倡議的諒解備忘錄》以來,深新雙方聚焦數字互聯互通、技術合作和創新創業、合作示范區建設等重點領域加強合作,已啟動三批共計34個重點合作項目。
隨著深圳與東盟經貿往來的持續深化,新興產業合作推進不斷走深向實,取得豐碩成果。7月4日中國—東盟新興產業論壇上,深圳壁虎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李繼偉介紹,“僅僅一天,公司就接待了緬甸、馬來西亞等多國客戶,來自緬甸的客戶當場簽下了500輛車的合作備忘錄。”
震雄機械(深圳)有限公司總監喻葉龍稱,由于東盟國家訂單增加,公司準備在越南、印度等地設置更多倉庫和售后點,方便更好地提供維保服務。明輝實業(深圳)有限公司關務員陳秀媚告訴記者,公司在柬埔寨設有工廠,生產旅游用品、品牌包包等,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
深企也為共建國家和地區提供著重要的國際工程承包服務。今年1-7月,深圳企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達41.7億美元,同比增長5.6%,完成營業額28.9億美元。截至目前,深圳機場口岸已開通9條前往東盟地區的貨運航線,每周進出貨運航班達96架次。
當前,綠色發展已成為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共識,深圳正積極推動綠色產業、技術、項目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能源電子、綠色技術等新興產業領域,深圳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合作不斷拓展,逐步構建起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的絲綢之路。
激活共建伙伴發展動力
增進共建伙伴民生福祉
共建“一帶一路”需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激活共建國家發展動力。深圳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強共建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動力,增進民生福祉。
2017年深圳能源集團加納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年發電量超過加納同期供電量的20%,解決了當地缺電難題,造福當地200多萬人,而且直接解決就業300多人。目前,深圳能源集團在加納、越南等地總投資折合人民幣超45億元,增強了當地的發展能力和水平,創造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深圳地鐵集團埃塞輕軌項目是埃塞俄比亞首條輕軌線,也是東非首條輕軌。2015年9月開通運營后,極大方便了當地民眾出行,產生了極好的社會效應。深圳地鐵集團還中標了以色列特拉維夫項目、埃及十月齋城際鐵路項目等多個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項目。
據統計,目前,市屬國企正在實施和已經完成的“一帶一路”項目有17個,涉及投控公司、地鐵集團、鹽田港集團、能源集團、巴士集團、特區建發集團、特發集團、資本集團等。項目分布在越南、埃及、巴布亞新幾內亞、加納、埃塞俄比亞、剛果金、以色列、比利時、阿聯酋等國家,涉及交通運輸、能源電力、產業園區、高端制造、現代服務等重點行業。
這些項目大部分是基礎設施項目,推動共建伙伴在交通、電力、制造業園區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明顯加強,解決了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增強了經濟發展造血功能。
增強共建伙伴的發展能力,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建設,深圳也有創新。深圳首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濟貿易合作區(簡稱深越合作區)位于越南海防市。經過7年的開發建設,如今深越合作區已引入電子、機電優質企業37家,其中深圳企業20家。合作區已成為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產業和價值鏈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增進共建伙伴民生福祉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深圳積極參與當地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解決當地民心所盼。深圳與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締結友城,并在當地援建了中國巴新友誼學校·布圖卡學園。原布圖卡學校僅有幼兒園和小學部,學生數量約1500人,校舍擁擠破舊,教學條件極其簡陋。新建成的學校已成為當地基礎設施最完善、硬件條件最好的學校,極大改善了當地辦學條件,提升了教育水平。中國-巴新友誼學校·布圖卡學園成為兩國友誼的見證。
不斷擴大“鵬友圈”
推動文體交流民心相通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還在于共建國家和地區的休戚與共,人民的心靈相通。深圳在這方面不斷努力和創新,不斷擴大“一帶一路”“鵬友圈”。深圳市與白俄羅斯明斯克市、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市、薩摩亞阿皮亞市、葡萄牙波爾圖市、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柬埔寨金邊市等多座“一帶一路”共建城市締結友城,并與意大利米蘭市、阿聯酋迪拜市、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等“一帶一路”共建城市結為友好交流城市。如今,深圳已與全球五大洲57個國家的90個省市地區締結了友好關系。
與此同時,深圳不斷加強與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教育和體育交流合作,搭建民心相通橋梁,共同探討發展合作共贏之道。目前2023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在深圳舉行,30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逾千名藝術家、藝術團體齊聚鵬城,與市民共享音樂盛宴。2023年“一帶一路·國際館”共吸引超過50個國家地區、300多家海外展商。“一帶一路”國際冰雪大會暨“陳露杯”青少年花樣滑冰&冰球國際邀請賽8月在深圳舉辦。
分享發展經驗,攜手共同發展也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礎。今年6月,20位來自深圳國際友好城市、友好機構的代表參加創新城市國際交流營,共同探討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深圳聯合全球創新領先城市,共同發起成立“世界創新城市合作組織”,在知識、技術、人才、資本、數據等方面展開合作。在2021年舉辦的世界創新城市論壇上,波蘭波茲南、韓國光陽、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等創新名城市長共同交流創新合作之道。
在共建國家和地區遇到困難時,深圳也及時伸出援手。2015年尼泊爾加德滿都遭遇嚴重地震災害,深圳向加德滿都捐款100萬元,并從此建立起友城受災捐助機制并設立國際捐助賬戶。深圳派出醫療隊赴斯里蘭卡開展“愛的回饋——中斯友好光明行活動”,并在瀾滄江—湄公河沿線地區開展“湄公河光明行”等系列公益活動。
政策協同部門合力
打造綜合服務體系
推動與共建伙伴的“硬聯通”、“軟聯系”和“心聯通”,需要政府部門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方面持續發力。深圳積極創新,打造一流優質的綜合服務體系助力共建。
今年7月,“深圳企業‘走出去’赴巴投資商務座談會”在深圳舉行,巴基斯坦方面帶來18個項目尋求與深圳企業合作,涉及農業、制造業和文旅產業等方面。目前,深圳在巴基斯坦投資的企業有12家,深圳企業在巴基斯坦承包工程額達46億美元。
一直以來,深圳積極為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不斷完善“走出去”支持體系,助力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合作空間。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在“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定期更新境外投資合作業務、對外援助、境外展會、培訓活動、市場動態、風險防范、國別(地區)投資指南等信息,為企業提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指引。
從2019年起,深圳貿促系統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設立駐外聯絡處,目前深圳市貿促委已設立11個海外經貿聯絡處,包括印度、加納、尼日利亞、墨西哥、白俄羅斯、阿聯酋、印尼等國家,并打造4個“深圳產品海外展示中心”,免費為深企提供產品展示、商貿配對、撮合洽談等服務。
深圳充分發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作用,對符合條件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項目相關前期費用、貸款利息、海外投資保險及工程績效等方面予以資助獎勵,鼓勵深圳企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平穩發展。
強化服務為企業“走出去”賦能。深圳推行境外投資備案審核無紙化,線上受理企業申請的境外投資備案項目,實現企業辦理業務“少跑腿”“零跑腿”。同時,通過“走出去”大講堂,持續開展對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環境宣講活動,全面介紹投資政策、法律稅務知識、風險防范等信息,鼓勵深圳企業與新加坡、印尼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多領域投資合作。
近日,全國首個大型中文“一帶一路”法律數據庫——“一帶一路”法治地圖網址上線,深圳前海以建設“一帶一路”法治地圖為重要社科課題,探索域外法律服務的新機制,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公共法律服務。
深圳地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十年來,深圳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在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領域頻頻發力,構建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絲綢之路,努力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奮力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最前列,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城市范例,未來的深圳還會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上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