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廣告傳媒>

    廣告傳媒

    城市文化綜合體 發揮聚集效應 豐富文化內涵

    2023-10-1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謝佳曄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意識的提高,國內不少城市在重要地段興建了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大型文化綜合體,這些城市文化綜合體將城市公共文化事業、城市文化產業、城市文化消費有機地融為一體,產生了良好的聚集效應,充分發揮出城市文化會客廳的功能作用。

    多場館聚集的城市文化地標

    城市文化綜合體首先是場館的綜合。目前已興建或在建的城市文化綜合體均是將多個場館聚集在一起,成為城市文化地標。

    在9月13日至14日舉行的首屆中國群眾文化品牌發展大會上,四川成都天府藝術公園被評為全國優秀群眾文化品牌案例。總面積超過3000畝的天府藝術公園于2021年底開園,包括美術館、藝術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是成都“八街九坊十景”中“十景”之一的地標公園。優美的景觀設計、當代風格的建筑主體、高品質的藝術展覽、舒適的閱讀環境、多元豐富的活動,讓天府藝術公園成為市民、游客享受文化藝術滋養的好去處。

    今年9月,第二十四屆中國陶瓷博覽會、第七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第十二屆評劇藝術節等文旅活動在河北唐山舉行。唐山文化廣場作為上述活動的舉辦場地之一,聚集了唐山市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唐山大劇院、工人文化宮、檔案館、會展中心、唐山宴(唐山飲食文化博物館)等文化場館。作為唐山最大的綜合性文化陣地,唐山市文化廣場緊鄰唐山南湖景區、皮影主題樂園、足球文化公園等場所,成為文旅融合示范地和文化潮流聚集地。

    位于山東濟南西部新城核心地段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于2013年啟用,包括省會大劇院及濟南市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設施。濟南多家文藝院團將駐地搬至此處,濟南市文化館群星劇場定期在此演出。濟南市圖書館行政負責人王海表示,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將幾家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聯合在一起,有利于打造“立體交互式”體驗空間,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的大灣區藝術中心是另一處即將綻放的城市文化綜合體。作為廣東省重點文化工程,這里由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組成,預計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設。

    多形態服務的綜合文化陣地

    城市文化綜合體不僅是場館的綜合,也是服務的綜合。目前已建成的城市文化綜合體充分利用場館和資源集中的優勢,為市民、游客提供綜合的、一站式文化服務和體驗活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文化生活的需求。

    作為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期間文化展示交流點位和城市文化體驗觀光線路產品之一,成都天府藝術公園為海內外游客提供優質的文化體驗,藝術美與煙火氣在此共生,市民、游客在此看藝術展、觀非遺秀、品文藝沙龍、買文創產品。特別是自去年6月起,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實行超長延時服務,已先后有超過40萬人次的讀者感受深夜閱讀的魅力。隨著“圖書館之夜”的常態開展,話劇《蘇東坡》、端午節詩會等200余場活動點亮成都市民的夜生活。“這種供給創造的需求,產生了新的文化體驗和消費場景。”成都圖書館館長肖平表示。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位于天府藝術公園的成都圖書館結合成都城市生活美學形象,聯合部分區(市)縣圖書館開展全民“打卡”,其間進館人次和活動人次雙雙破10萬。

    山東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實現了各類文化活動的融合與互補。一方面,它為市民提供文藝作品欣賞、傳統民俗體驗、全民閱讀等公共文化服務。另一方面,考慮到西部新城多為新開發的樓盤、年輕人和青少年兒童多的實際,山東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將文藝演出與體驗活動相結合,以提升片區的活力。如濟南市圖書館、濟南市文化館聚焦青少年等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了“閱讀迷宮”“綠毯音樂派對”等項目。“文化綜合體確實給群眾帶來很多便利,比如周末帶孩子到這里,既能去圖書館看書,也能去文化館看非遺展,可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比較多。”濟南市槐蔭區市民周志剛說。接下來,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將繼續聯動周邊商場,推出更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探索無邊界的“大公共文化空間”。

    多業態綻放的文旅融合平臺

    城市文化綜合體作為城市街頭的大型人文景觀,有些還與景區、景點相鄰,除了具有文化的功能,還具備旅游的屬性。為此,它們除了開展優質、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外,還利用地理和環境優勢,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探索、培育文化新業態。

    唐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唐山文化廣場作為文化聚集地,各個場館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通過共同舉辦活動、展覽等方式,加強聯動,發揮“1+1>2”的聚集效應。同時,還深入推進與唐山南湖周邊旅游業態等相互融入,將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購、娛”中,以豐富業態留住游客,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以唐山市圖書館為例,作為唐山市文化廣場的一部分,該館與唐山宴共同建設燕山書院,不定期舉辦閱讀推廣活動,打造獨具特色的閱讀空間。“唐山市圖書館還開展‘閱讀贏積分 免費游景區’主題活動,與南湖風景區內的熱帶風情館、皮影樂園合作,以‘文化+旅游’為引領,吸引游客走進圖書館、主動閱讀,引導讀者走向景區,實現游客與讀者的雙向帶動。”唐山市圖書館館長穆桂蘋說。

    舊廠房、老水塔被賦予新潮流的表達方式,動漫展、國風表演等活動吸引人眼球,文創店、非遺館創意十足,小吃攤人群熙熙攘攘……位于廣西南寧市邕江南岸的百益·上河城是利用原南寧市絹紡廠舊工業廠房升級改造的集工業、文化、非遺、潮玩、潮購等于一體的情景式文化體驗創意街區和城市文化綜合體,于2019年開業運營,集聚了各類企業200多家,用豐富的文化活動和消費業態滿足游客“食、游、購、娛、演”的需求。非遺生活館是百益·上河城“融合”特性的一個縮影,古老的壯鄉非遺技藝和文化元素在這里被重構和解讀。“非遺生活館通過創新和重塑,讓非遺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廣西壯錦山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曦說。廣西上河城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飛翔介紹,這里的藝術中心每年舉辦各類文化演藝活動400余場,日均游客超過1.5萬人次,累計年接待游客達到600萬人次。

    多因素影響文化綜合體效能

    城市文化綜合體在給市民帶來綜合式文化服務、集成式文化體驗的同時,也給場館的管理和運營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真正發揮城市文化綜合體的效能,做好融合文章,考驗著文化部門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在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唐瓊看來,作為多元文化業態的空間集聚區,城市文化綜合體為人們帶來多元文化的生動體驗、一站式的文化消費,吸引不同群體前來開展文化實踐,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她建議,未來城市文化綜合體的發展,一是要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為根本,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為追求;二是要以城市的總體規劃指導功能業態的定位,凸顯地域文化,體現城市特征;三是要推動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教育、文化與旅游、文化與金融等跨界融合的持續深化,凸顯文化的引領賦能作用,推動城市的發展。

    在王海看來,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關鍵發展目標是均等化。因此,興建文化綜合體的同時,也要將老城區的文化場館充分利用起來,作為分館來發揮應有的效能。

    (統稿:譚志紅,參與采寫:韓潔、王雪娟、李秋云、范海剛、蘇銳、郭凱倩、譚志紅)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