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廣告傳媒>

    廣告傳媒

    共繪音樂藝術院校發展藍圖

    2023-10-17    來源:中國文化報 胡芳    編輯:謝佳曄

    為深化高等藝術教育內涵式發展,以高等藝術教育之力傳承中華文化血脈、培養德藝雙馨藝術人才,近日,全國音樂藝術院校校長論壇在天津音樂學院舉辦。來自全國10所音樂藝術院校管理者,以“文化傳承創新與高質量藝術人才培養”為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

    藝術院校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肩負著高質量發展藝術教育的光榮使命。面對當前藝術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挑戰,作為院校管理者,躲不開,繞不走,唯有在未知領域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推動事業的發展。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強調,藝術院校要扎根中國大地,發揮地域特色優勢,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藝術教育之路;要創新辦學思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升院校的核心競爭力、藝術創新力和社會服務能力;要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注重藝術實踐與育人實踐并行。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表示,音樂藝術院校要把“出思想、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作為內涵發展的本質要求,強化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同時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加強音樂藝術院校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而不斷提高中華文明傳播的影響力。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有責任把資助政策傳遞到每一所學校、每一個人身上,為高校人才提供廣闊的平臺,用好藝術基金項目成果,助力藝術院校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規劃處處長劉立明說。

    藝術教育承擔著培養藝術精英人才的重要責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表示,作為藝術院校,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平臺和高規格的表演舞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使命、增長才干。

    天津音樂學院茱莉亞研究院院長、天津茱莉亞學院院長徐昌俊表示,堅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學子在交流合作中學會理解與尊重,建立信任和友誼,共同推進文化交流互鑒與藝術院校高質量發展。

    音樂藝術院校發展要積極主動作為。浙江音樂學院院長王瑞強調,要以“改革創新沒有起跑線”的緊迫感和“萬事俱備,不等東風”的執行力,讓藝術教育更加學術化,打通人才培養與職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建構起一條通往職業生涯的“快車道”。

    武漢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李端陽提出,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以“音樂+思政”改革實踐教學內容,以項目化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加強藝術教育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實踐,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上海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衛以拔尖創新藝術人才的培養為切入點,提出構建具有“中國氣派”的聲樂表演體系、教學體系和理論體系,音樂藝術院校要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城市建設,助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地標和音樂人文的精神地標。

    “藝術院校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還是當代新文化的創造者,更是培養新一代有傳承力和創新力的藝術人才的教育者。”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宋飛說。

    沈陽音樂學院副院長馮志蓮提出,藝術人才培養要“立足本土,突出特色”,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強化跨學科課程建設,促進跨學科跨專業融合,切實推進課程科研和藝術實踐提質增效,讓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拓寬視野、提升能力、培養情懷。

    “音樂藝術院校要注重地域音樂文化資源的發掘和利用,進而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為高質量藝術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西安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寶杰說。

    四川音樂學院副院長譚學勝說,希望通過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創新文化傳承路徑、打造特色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多方聯動平臺和實施專項扶持計劃,發揮好藝術院校在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引領輻射和示范作用。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以文化傳承創新賦能高質量藝術人才培養,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講好中國故事注入力量,全國音樂藝術院校任重而道遠。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