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廣告傳媒>

    廣告傳媒

    市場規范有序,演出才能更加精彩

    2023-10-1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謝佳曄

    演唱會、音樂節、院線演出……今年以來,各種營業性演出活動大量增長,全國演出市場迅速回暖,拉動了文旅消費。但隨之而來的炒票倒票等問題也影響著演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給營業性演出構建良好環境,各地文旅系統紛紛采取措施優化流程管理,加強對營業性演出活動規范管理工作,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

    嚴:完善過程管理

    今年以來,全國演出消費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局面。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近20萬場,同比增長400%,觀眾同比增長超10倍。營業性演出的井噴式增長對演出市場規范管理帶來了挑戰。

    “守牢意識形態紅線,守住市場安全底線,守護市場主體發展主線,四川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大型營業性演出傳播力強、輻射面廣的特點,四川對大型營業性演出內容實行“雙審核、雙簽字”,必要時引入專家論證。對含有違法違規和禁止情形的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同時,縱向建立省、市、縣三級大型營業性演出審批收件、審批結果抄告機制,加強審批信息互通和審批業務聯動。

    演出現場同樣是過程管理的重點。對此,陜西提出強化現場管控。制定現場監管方案,區分外圍疏導區、檢票緩沖區、場館核心區,協調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工作人員聯動管控,提前3小時至4小時開放入場,防止人員瞬時聚集。同時,對演出活動全程錄像,指定專人在播控區、后臺區、演出區依法實施現場監管。截至目前,全省共出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人員114批972人次,現場巡查解決問題隱患12個。

    營業性演出市場是典型的跨部門綜合監管領域,多地均建立了跨部門聯合協同監管機制。其中,上海創新全流程閉環監管,建立由文旅、公安、網信和16個區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動機制,定期召開演出市場管理聯席會議,共享審批、監管、執法信息,強化大型演出的風險研判預警,并實施全覆蓋現場監管,從而做到第一時間處置化解問題。

    暖:優化營商環境

    演出市場的繁榮發展對文旅高質量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力,因此,各地通過優化過程管理、提升服務質效,為演出市場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黑龍江通過深化演出市場“放管服”改革,推出了“六最”式審批,即在省政務服務中心派駐首席代表,拓展智慧旅游平臺自助辦理功能,實現審批流程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時限最短、費用最小、便利度最優、滿意度最高。“特派員”和“服務質量體驗官”制度更為企業提供暖心服務。前者由政府開展“一對一”上門指導,幫助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后者派出“服務質量體驗官”,全流程參與體驗演出活動審批,在演出現場體驗實際效果,研究提出改進意見,進一步優化過程管理。

    四川同樣以審批提速實現服務提質。對大型營業性演出實行“容缺預審”,加快大型營業性演出項目落地實施;推行大型營業性演出審批告知承諾機制,審批時限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8個工作日。該機制大大提高了營業性演出審批流程的效率,也因此吸引了李榮浩、許巍、鳳凰傳奇等熱門藝人和組合輪番到四川演出,草莓、春浪、元氣森林、奶油田等圈內知名音樂節紛紛落地四川。

    優:提供更優質的觀演體驗

    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和隱憂。比如,“黃牛”炒票倒票、“飯圈”亂象等問題愈發凸顯,對公共安全、社會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針對這些問題,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于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范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演出舉辦單位應當建立大型演出活動退票機制,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于核準觀眾數量的85%,以遏止演出市場亂象。

    其實,在《通知》發布之前,四川、上海、陜西等地均已探索“強實名”機制。以張學友成都演唱會為例,試行“強實名”購票后,對打擊“黃牛”捂票、囤票、炒票等違法違規行為效果明顯。黑龍江也通過專項整治,采取“網上巡查+現場檢查”“線索核查+隨機抽查”的方式依法查處違規開通售票業務等違法違規行為,打擊了“黃牛”炒票、虛假宣傳等現象,有效規范票務秩序。

    在輿情監控方面,各地積極發揮跨部門協作、高科技等手段,落實文娛領域的綜合治理。比如,上海依托科大訊飛等技術平臺實施“科技+人工”監管,強化動態監管靶向精度;陜西文旅聯合宣傳、網信等部門健全“3+N”輿情應對處置工作機制,常態開展輿情監測預警,及時查實澄清“200萬元天價門票”等不實信息。

    實現演出市場的繁榮發展,根本途徑是推出更多高質量演出。為此,各地也積極創新演出業態,打造演出精品。“湖南大劇院主動適應消費者與消費市場對文化演藝消費的新需求、新變化,積極引進優秀演出項目內容。”湖南大劇院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徐瑩瑩說。湖南大劇院建立了高效的劇場服務流程,在劇院的演出計劃中積極推動文化多元性演出,同時,通過票務系統收集觀眾購票數據并進行分析,了解觀眾需求和偏好,提高票務銷售效率,提升觀眾的體驗感。

    黑龍江則通過鞏固傳統主流演出陣地、推出千場演出節慶盛事、拓展中俄特色演出交流,開發全譜系演出精品。

    上海以建設成為亞洲演藝之都為目標,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推動更多城市空間轉型為現代演藝空間。目前,上海已有134家專業劇場,其中大型演出場地達8家,每周末同時舉辦4場至6場萬人大型演出已成為常態。同時,創新培育100家演藝新空間,有機融入商場、辦公樓、文博場館等城市空間,實現文旅商多業態跨界融合,深受年輕消費群體喜愛。

    (統稿:郭凱倩,參與采寫:王雪娟、張玲、秦毅、張建友、黃藝芹、韓潔)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