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廣告傳媒>

    廣告傳媒

    文博類綜藝節目——架起與公眾溝通的橋梁

    2023-10-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彭澳麗    編輯:謝佳曄

    《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中國考古大會》……近年來,越來越多文博類綜藝節目走進大眾視野,活化文物資源,傳播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2017年,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歷時兩年打造的大型文博類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廣受好評。《國家寶藏》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記錄的語言創造了一種文物傳播全新的表達方式。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再度推出《典籍里的中國》,聚焦流傳千古、享譽中外的中華歷史文化典籍,從中甄選出最值得講述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品,采取“文化節目+戲劇+影視化”的方式,對典籍里蘊含的思想和故事進行情景化呈現、通俗化解讀,讓典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讓文物真正走進群眾的生活。

    考古探秘類文化節目《中國考古大會》將遺址“搬”進演播廳,通過精心選取中國百年考古中具有重大學術意義的“明星遺址”,如良渚遺址、賈湖遺址、周口店遺址等,多樣化、多角度、多層次展現了中華文明對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重大貢獻,激發群眾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與此同時,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自7月開播以來熱度持續上升。《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以“溯源文明”為核心,以歷史文物為載體,剖析中華文明的起源歷程與發展脈絡,解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因密碼,生動詮釋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統一性。該節目從第一季的探秘北京范圍的博物館,升級到第二季“溯源”全國范圍內的歷史印記,從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湖南博物院出發,足跡遍布河南殷墟、陜西歷史博物館、四川金沙遺址、湖南兔子山遺址等地,探尋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帶領觀眾游覽不同的考古現場、考古研究所及文物庫房,了解不同年代文明載體背后的歷史故事。

    作為文博探秘類文化互動真人秀,《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通過體驗類、科技復原類元素的集中使用,使得其形式上更有新意;將歷史與當下相關聯,令節目更富深意。強揭秘性是節目的一大亮點。節目將不同博物館的文物連通,再以巧妙的方式和特效,使得其主線和隱線相得益彰,令揭秘感更加層次豐富。比如“酒見文明篇”從酒的起源出發,將酒與禮儀、酒與詩人和酒的社會化與市井化巧妙連接,探秘酒文化的發展,體現其蘊涵的文化內涵,讓大家很有共鳴。

    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何天平認為,《博物館之城》一方面利用多種技術實現中華文明探源的故事化、影視化和場景化;另一方面從傳播方面反向構造節目,思考觀眾需要什么、如何讓觀眾感知文化的生命力,有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不斷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架起了與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溝通橋梁。”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表示。

    “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對優秀文化節目的扶持引導力度,并通過全國廣播電視新媒體聯盟擴大優秀節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劉梅茹說。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