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出版發行>

    出版發行

    數字化為紅色主題出版物長上“翅膀”

    2023-10-12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出版業要積極推動紅色主題出版物的數字化,通過電子書、數據庫、有聲讀物、數字平臺、短視頻等數字化出版形態與傳播方式,讓黨的聲音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以與時俱進的手段,實現感人、有效的深度傳播。

    近來,人們借助難得的中秋國慶假期,走進圖書館和實體書店,去閱讀紅色圖書,感受新中國的來之不易。這時候,紅色主題數字出版物就凸顯出了不一般的傳播力、影響力。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報道,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通過收聽有聲書回顧幾代優秀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查詢數據庫全景式感受紅巖精神,一批紅色主題數字出版物通過前沿技術展現出了時代氣息。如萬卷出版公司的有聲書《天曉——1921》和《從延安出發》。

    《天曉——1921》自今年8月上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后,目前播放量達61.3萬。《從延安出發》以親歷者的角度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軍隊堅持抗戰的歷史,自2022年6月上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后,累計播放量達256萬。

    再如,人民出版社的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系統、完整地收錄了建黨以來出版的黨的思想理論重點圖書電子版1萬余冊;黨員教育數據庫專為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培訓開發,可提供電子書、有聲書、視頻、動畫、試題、問答、課件、海報等多種數字形態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素材。

    這些數字化的全新探索,充分顯示了出版業在紅色主題出版上的新作為、新擔當。這些新產品也突破了以往主題出版的單一紙質書出版模式,而是借用新技術,把優質內容數字化、立體化、多層面、多維度地充分展現,這無疑適應了年輕讀者的閱讀新需求。

    應當看到,眼下,讀者已經不僅僅是以往單一的文化消費角色了,很多時候還是客戶,即在新技術加持下的融媒體的客戶。由此可見,互聯網時代,傳統出版只有走融合發展之路,才不至于被時代、被讀者所拋棄。特別是那些肩負著為時代賦能,傳承、弘揚革命文化使命的紅色主題出版物,更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推出更多的適應新時代讀者需求的電子書、有聲書、數據庫、課程學習、音頻、視頻等數字化全新產品。

    筆者以為,如今紅色主題出版物的立體呈現,也讓內容產品形態更加豐富、更具交互性,而多模態內容則給用戶帶來了更為立體多元的感官體驗和沉浸式體驗。讀者在緬懷英雄先烈之時,也能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正如有論者所言,讀一讀英烈的家書,看一看英烈的事跡,品一品英烈的情懷,就能讓前行的腳步更為堅定。

    在紅色主題出版物中傳承紅色基因,可以讓每個人的未來之路更有力量、更有定力。不過,也應當看到,數字化浪潮即使再洶涌澎湃,如果紅色主題出版物的內容不提質升級,不去用讀者喜歡的方式,生動地講好這些歷史故事,宣傳效果就會顯得蒼白無力、大打折扣。從第十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透露出來的出版物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全媒體時代,傳播手段必須更新迭代。紅色主題出版物只有充分借助數字化的時代浪潮,才能對讀者起到更好的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傳播目的。因此,紅色主題出版物要及時順應時代呼喚,努力傳播主流價值,尤其是需要接地氣、活潑生動的優質內容的呈現。

    時代在變,主題不變,紅色主題出版物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也是不變的。革命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普及紅色主題出版物,能為廣大干部群眾加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鼓舞士氣、營造干事創業氛圍,對于一個人也具有補精神之鈣、塑靈魂之形、指人生之路的作用。

    出版業要積極推動紅色主題出版物的數字化,通過電子書、數據庫、有聲讀物、數字平臺、短視頻等數字化出版形態與傳播方式,讓黨的聲音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以與時俱進的手段,實現感人、有效的深度傳播。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