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周氏木匠第七代傳人、嘉祥木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廣勝
在山東曲阜舉辦的“版權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論壇會場外的展臺上,一把把精美的木梳,吸引了許多參會者欣賞。這些精美的木梳都出自周氏木匠第七代傳人、嘉祥木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廣勝之手。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把木梳旁邊,都有一張醒目的作品登記證書。
周廣勝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有著悠久的梳文化,木梳作為生活必需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而版權則是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產業進行鏈接的重要“轉化器”。
創業史也是版權意識覺醒史
說起自己的創業史,周廣勝覺得也是版權意識覺醒史。2001年年初,周廣勝給別人代加工桃木劍,但他發現,掙的加工費還不如打工賺得多。由于沒有自主創新產品,周廣勝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被動。3年過去,他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賠了200多萬元。這段經歷使他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創新,就沒有定價權,沒有創新,就沒有主動權。
后來,周廣勝發現了精品木梳的市場空白,他決定將中國傳統雕花和梳子產品相結合,延續中國傳統的“梳禮”,賦予木梳獨特的價值。于是,在結合家族延續300多年的木雕工藝的基礎上,周廣勝對木雕工藝進行大膽創新和變革,運用非遺雕刻技法,將原本常出現在建筑、家具上的雕刻工藝轉換到方寸木梳之上。
就這樣,靠著一把小梳子,周廣勝找到了企業發展的方向。2016年,周廣勝成立了山東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專注于梳妝用品、木質實用品及木雕工藝品的研發制作。如今,公司已經從一個寥寥幾人的木工作坊發展成一家擁有百人的知名木雕企業。周廣勝向記者介紹,他們秉承著做一把有文化的梳子,讓每一把木梳都成為藝術品的理念,把版權始終置于公司發展的核心位置。
“我們每一個新品的研發設計都經過無數遍推敲,目的就是讓產品經典耐看。原創之路艱難,卻最為穩妥、長久。”周廣勝堅持走原創路線,創作出大量精雕木梳原創產品,如《花影》《和和美美》等,同時還有木鏡、發簪和首飾盒等產品。為弘揚齊魯文化和儒家文化,公司推出“嘉祥有禮”“濟寧有禮”“好品山東”等系列梳鏡套裝,贏得市場好評,與孔子博物館聯合推出《魯壁藏梳》《杏壇梳鏡套裝》等文創作品,實現良好互動和相互賦能。
加快版權轉化 走創新之路
目前,山東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擁有20多人的研發團隊,專注于木制品原創研發。周廣勝介紹,公司的產品融入了深浮雕工藝、鑲嵌工藝、彩繪工藝、大漆工藝等,既講究線條流暢、氣韻生動,又造型立體,使雕刻的形象呼之欲出。
為了保護這些凝聚創作心血的作品,山東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將技術革新與知識產權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專門成立版權管理工作小組,持續培育、增強全員版權意識,嚴抓作品登記工作,做到新品登記、新品有證。周廣勝告訴記者,通過版權保護,企業可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創新成果,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通過版權的管理和轉化,周廣勝的木梳具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公司累計登記各類版權作品1000余件,在2020年榮獲山東省版權示范單位稱號。
一邊堅持走原創之路,一邊加快版權作品轉化,多年來,周廣勝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還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將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韓國、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貿易市場份額在逐步增加。公司的年營業收入穩定在2000萬元以上,每年版權相關收入占公司營收的80%以上。
在采訪的最后,周廣勝表示:“版權保護不僅是對產品進行保護,更是對勞動、創新的尊重。未來,我們將始終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重點推進‘文化+產業創新’,宣傳中華梳篦6000年的故事,推動濟寧文化產業‘梳’出去、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