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曲藝藝術周期間,快板表演藝術家王文水在順德區大良街道西山廟曲藝雅集開展曲藝零距離活動。 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供圖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大灣區文化藝術高質量發展,9月12日至10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舉行。本屆藝術節以“逐夢大灣區 攜手向未來”為主題,集結大灣區11座城市的文化藝術資源,舉辦百余場活動,共同打造灣區標志性文化品牌,共建人文灣區。
名家名作匯聚,
營造包容創新的文藝生態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自2019年首次舉辦以來,為夯實灣區人文基礎、深化灣區人文內涵、塑造灣區人文精神、樹立灣區文化形象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匯集灣區內外的名家名作,讓灣區人民在家門口感受高雅文化藝術的魅力。
在9月12日晚舉行的開幕式暨《潮涌大灣》戲曲晚會上,1位梅花大獎得主、6位二度梅得主、15位梅花獎得主及30位國家一級演員同臺演出,表演粵劇、潮劇、廣東漢劇、雷劇等灣區戲曲劇種和京劇、豫劇、越劇、川劇、黃梅戲的經典唱段,展現中華傳統戲曲經久不衰的魅力。
作為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重點專項活動之一,2023粵港澳大灣區曲藝藝術周系列活動于9月13日至16日在佛山市順德區舉辦。在開幕式、粵港澳大灣區優秀曲藝節目展演專場、第四屆中國東部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等演出中,先后有100多位藝術家登臺。本次曲藝藝術周深入基層、為民惠民樂民,在9月16日晚舉行的“曲韻頌灣區”2023粵港澳大灣區曲藝藝術周閉幕式上,曲藝名家新秀走進順德區容桂街道“送歡笑”,山西省曲協副主席弓瑞和侯派相聲傳承人、青年相聲演員耿麟的相聲《歡歌笑語》,幽默滑稽表演藝術家劉全和、劉全利的小品《小鳥與蜜蜂》,喜劇表演藝術家鞏漢林、金珠夫婦的小品《幸福歲月》,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和弟子潘泓博的粵語相聲《一對一》等作品,充分展現了曲藝藝術的魅力。
為民惠民樂民,
創新戲劇生態發展
9月15日至17日舉行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雜技藝術周會集全國雜技精英,涵蓋了近年來多個在海內外雜技比賽中獲得金獎的節目。作為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重要板塊,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雜技藝術周連續3天在廣州正佳廣場舉辦雜技表演。開心麻花爆笑舞臺劇《飛謊騰達》《喜劇奇妙夜》、格萊美《百老匯音樂劇交響音樂會》與“那時,此刻——街拍中國攝影作品展”“‘自然,自在地’綠芽基金藝術展”“‘磁力波風扇’樊煜欽插畫作品展”“‘正佳之上’世界名畫作品展”“‘上七樓的快樂’藝術涂鴉展”等藝術展同期舉辦。
作為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固定項目的地方性活動,9月22日至25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吉他藝術展演在惠州舉辦。展演通過開幕式、吉他展演、吉他產品博覽會、吉他新品發布會、美食嘉年華、街舞大賽等活動,將吉他與客家文化、旅游、美食融為一體,充分展示吉他藝術的魅力,助推吉他產業高質量發展。此次活動成為惠民樂民的舞臺,線下參與的觀眾超過8萬人次。
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認為,借助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平臺,會聚全國藝術名家,以傳統戲劇回望經典、歌頌時代、對話交流,必將持續推動大灣區兼容并包、持續創新的戲劇生態發展。
謳歌時代精神,
增進灣區交流互鑒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期間,大灣區城市同頻共振,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彰顯悠久深厚的嶺南文脈,展現粵港澳大灣區生機勃勃的文藝景象,用文藝的力量謳歌時代精神,增強灣區城市間的文藝交流與互鑒。
其中,香港特區政府策劃了8個項目,包括在維園內舉行《中國戲曲節2023:太平處處是優場——維園粵劇戲棚匯演》和“文獻藏珍——香港中央圖書館文獻征集藏品選萃”展覽等,香港文藝院團在大灣區城市演出音樂劇《朝暮有情人》等優秀作品,并在線展演大型舞蹈詩《緣起敦煌》等作品。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文藝交流互動,期待與大灣區各城市同心協力,呈獻大灣區豐富多彩的文藝精品項目,提升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
9月24日晚,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地方特色活動之“心動禪城·粵海秋夜”——佛山市禪城區2022—2023年度優秀原創作品綜藝展演舉行。這是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佛山9項地方特色活動之一,由3個篇章、11個節目組成,全面展示了禪城區近年來的文藝創作成果。
本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上,東莞的7個文藝項目被納入其中,包括《東江說》之《遺韻寫生·臻和新樂》、大灣區非遺主題新民樂音畫、“因為你愛上她”太陽之子東莞巡回音樂會、第二十一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等。其中,第二十一屆東莞“粵劇黃金周”會聚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的粵劇名伶。
廣東漢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獲得者、廣東省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李仙花認為,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充分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希望未來加強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以高質量的文化藝術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