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創新、藝術上的創造,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電影市場能持續健康地走多遠。”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建強如是說。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截至昨天22時,2023年國慶檔票房近28億元,總觀影人次超6500萬,較去年國慶檔同比提升七成以上。票房榜上,張藝謀導演的《堅如磐石》以8.9億元領跑國慶檔,《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軍:雄兵出擊》《93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分列第二、三、四位。這四部作品涵蓋劇情、懸疑、犯罪、愛情、喜劇、歷史、戰爭、動作等多種類型,且每部作品在假期內的票房收獲均超過3億元。一系列數據表明,今年的國慶檔在“多強爭霸”中市場表現平穩,未出現大爆款,也沒有達到人們期待的票房“井噴”。
盡管如此,隨著長假告一段落,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年票房已突破475億元,創2019年之后的新高。對于年度票房落點乃至更長遠的發展,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的觀點同樣是——“歸根結底,觀眾期待電影創新的強度”。
多元題材彰顯家國情懷,回應全年齡段觀眾需求
趕著假期的尾聲,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來到上海路演。據燈塔數據分析師陳晉透露,《志愿軍:雄兵出擊》40歲以上觀眾占比超過28%,有大量家庭觀眾扶老攜幼一起觀看,該片三人及以上結伴觀影比例近兩成。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陳凱歌執導的《志愿軍:雄兵出擊》以全景式視角、多維度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從決策出兵到第一、二次戰役勝利的歷史脈絡與歷史縫隙中鮮為人知的故事。為還原戰場的緊張感,拍攝團隊前期創作上萬張美術概念圖,搭建了一萬多平方米的道具庫,道具總量超10萬件。從人物造型到場景,有史料可依的部分,劇組都力求還原。片中,張頌文飾演的伍修權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安理會,再現了紅色中國在聯合國的第一次發聲。黃曉明飾演的江潮則以113師的經歷為原型,為提前到達三所里阻擊敵人,他帶領113師以14小時急行軍145里,創造了世界戰爭史的紀錄。“我們看過相關紀念館,真實的歷史比想象中的更加慘烈。這部電影最有意義的是把真實的事情記錄下來,讓大家記住這些人物,看到這段讓人感動的歷史。”黃曉明說。
“每看一回這樣的故事,都要感嘆一遍中華民族從來是個英雄的民族”,上海路演現場,一位年輕人如是說。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眼中,總體而言,該片對抗美援朝精神的書寫全面深刻,對戰爭場面的刻畫真實壯觀、精心雕琢,同時也實現了個體在戰爭中的情感表達。根據各社交平臺上的反饋,毛澤東與毛岸英的父子之情、志愿軍戰士們之間的同袍之情,以及影片對“萬嬰之母”林巧稚大夫的溫情勾勒、對新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首次發聲的歷史重現,贏得網友誠懇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假期,不少觀眾選擇多頻次觀影。社交媒體上,有網友曬出票根紀念并附以觀影短評:“這個假期帶全家看了三部電影,《莫斯科行動》視聽效果很爽,配樂用黑豹樂隊的《無地自容》很加分;《堅如磐石》聚焦社會熱點,于和偉、張國立等實力派演員表演精彩;《志愿軍:雄兵出擊》講了我們為什么要去打這場仗,著重刻畫的松骨峰戰役場面壯烈……”
爆款缺席,好作品始終是必要且最重要的
不可否認,相比火爆的夏天,國慶檔在萬眾期待中登場,最終仍缺少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精品。
尹鴻直言:“國慶檔電影市場沒有出現人們期待的‘井噴’。一方面,開學之后,主力觀眾的消費欲望和行為發生了變化,加之旅游市場火爆一定程度影響了作為本地消費的電影市場,暑期檔的‘非常規’回到了常規;另一方面,三部主打電影雖各有所長但也各有所短,未出現引發全民關注的爆款影片。”他分析道,《志愿軍:雄兵出擊》在敘事、視聽、表演、節奏等方面都超出預期,但近年來相似題材的眾多影視作品既有觀念上的天花板,也已形成了觀眾的需求疲勞;《堅如磐石》題材硬核、陣容強悍,但有意無意的過度編造已經達不到現實本身的精彩度和戲劇性;“前任”系列從愛情到婚姻的喜劇感續接前作,但其中過于刺目的一些視點難以跟上如今觀眾的審美。
李建強也提出,在全球經濟環境等多因素影響下,中國電影的供給側改革道阻且長。“電影創作具有周期性,某個類型的潮起潮落、受眾的口味和需求都是動態的。好萊塢的教訓異常深刻,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們就推出IP電影,50年過去,漸趨式的創作依然是他們最大的路徑依賴。”于中國電影,要讓一度被重塑消費習慣的觀眾延續今年夏天的勁頭,“那么更能提供人心關懷、更能激發思想價值、更能彰顯藝術創造與創新的好作品,始終是必要且最重要的變量”。
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成效如何,古稀之年的張藝謀仍在不斷嘗試新的風格,挑戰新的題材,是給人啟迪的。“他此前的作品長于現實主義,《紅高粱》《菊豆》揚名國際;隨后,傳統文化成為他的視覺主角,《英雄》《影》等或引爆市場、或開創新的視聽實驗。《堅如磐石》是他第一次執導犯罪類型片,看其怎樣走出舒適區,催動了不少觀影需求。”電影人高軍說,電影藝術何嘗不需要求新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