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臺搜索旅游目的地的美食攻略、在獨具特色的旅游休閑街打卡本地網紅美食、在美食博主的講解下感受特色美食文化……美食作為旅游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去“打卡”消費。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各地更是深度挖掘美食文化,使美食成為游客感受地方特色、了解特色文化的方式之一。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各地的必吃美食火熱“上新”。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餐廳堂食線上訂座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12%,較去年同期相比,中秋“團圓”主題團購套餐訂單量增長超90%。假期“味蕾游”持續走紅,它的流量密碼是什么?互聯網如何助推“美食+文旅”融合發展?連日來,記者對此展開采訪。
美食出圈帶火“味蕾游”
“演唱會氛圍濃烈,但讓我沒想到的是,山西美食這么‘寶藏’!”9月23日,來自江西的“杰迷”周逸菲在朋友圈里曬出了自己在太原“逛吃”兩天的成果:頭腦、老鼠窟元宵、莜面栲栳栳、太原銅火鍋……2023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的東風,讓山西文旅上大分,也讓山西美食“出圈”。滴滴出行數據顯示,演唱會期間,太原市出行需求相比2022年同期上漲近140%,其中,鐘樓街、銅鑼灣等美食商圈漲幅近100%。“到山西嘗嘗陳醋冰激凌,大同刀削面,一定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少網友已把“雙節”期間山西游提上日程。
在短視頻和社交平臺的“種草”下,越來越多的美食“出圈”,同時也帶動了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山西不只有醋和煤,還有豐富多彩的非遺;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農產品和特色好物。”來自天津的王芮表示,從“東方甄選山西行”專場直播活動開始,她就被山西圈粉了。“平遙牛肉、太谷餅、陽高杏脯、聞喜煮餅……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我要來山西一路‘逛吃’。”王芮向記者展示了她整理的美食旅游攻略。
今年5月的“東方甄選山西行”專場直播活動,讓山西不少美食爆火。數據顯示,5月20日直播間觀看人次超過2400萬,100多種山西特產幾乎全部售罄,全場銷售額突破7500萬元。來自廣東的網購達人宋嘉敏告訴記者,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第一次購買運康鍋巴就被圈粉了,現在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去抖音直播間進行購買。自運康鍋巴登上東方甄選直播間后,旗艦店粉絲達到25.6萬,視頻點贊、評論數量更是原來的十倍多。
9月16日,2023中國美食旅游發展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美食旅游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92.3%的受訪者會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訪者將體驗當地美食作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美食已成為促進文旅消費、推動文旅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記者查閱攜程、途牛等多家旅游預訂平臺了解到,今年我省各大景點景區中秋、國慶出游預訂量持續上漲,多條“旅游+美食”的線路頗受游客喜愛。比如河曲娘娘灘—磧口古鎮—壺口瀑布黃河風情非遺之旅,游客觀看傘頭秧歌、威風鑼鼓等非遺表演后,可以品嘗磧口臊子碗托、黃米蒸飯、黃河大鯉魚等特色美食。大同市推出了云岡石窟—華嚴寺—九龍壁—古城墻美食品鑒游,游客在感受千年古都文化的同時,品嘗大同刀削面、什錦銅火鍋、油糕等舌尖上的地方特色美食,用獨特的美食體驗帶動城市旅游。
解鎖“美食+文旅”新模式
隨著旅游空間從風景到場景的轉變,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設和發展體系中的地位越發凸顯,各地都在探索“美食+文旅”融合新模式。
生活在青島的郝佳樂是一位旅游愛好者,今年國慶黃金周她將旅游目的地選定在山西,最近正在社交平臺搜索山西的美食攻略。“這次旅行我更多想嘗試每天不重樣的山西面食。”山西面食文化積淀深厚。山西會館面點師趙曉楠告訴記者,山西烹飪、釀造等傳統技藝的晉味非遺項目占全省國家級、省級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數量近半,足見山西人對吃的重視。種類豐富的美食,是游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徑之一。
抖音博主晴朗向粉絲展示了“山西十大面食”——刀削面、剔尖、拉面、手搟面、饸饹面等。視頻上線以來,碳水愛好者紛紛點贊,網友“白日放歌”評論:經過千百年蒸、煮、煎、炸、烙、烤,山西人將面食“揉搓”成了舌尖上的非遺。刀削面、拉面、泡泡油糕、灌腸、莜面栲栳栳等,可謂“一面百樣、一面百味”。
于靜畢業于山西經貿學校,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晉菜烹飪大師王立群老師的學生。“憶晉菜”系列代表作品是王立群在收集整理、深入研究晉菜經典菜肴和傳統面食的基礎上首創的晉菜品牌,如唐王醋魚、武后白菜、晉陽第一味過油肉等。通過對晉菜品種、面食種類等的溯源、梳理和匯總,王立群將三晉菜系和三晉歷史文化進行了有機結合,一道晉菜背后蘊含著一個有趣的山西故事。于靜現在轉行做一名導游,她告訴記者,王立群老師繼承傳統、大膽創新的經典晉菜承載著山西濃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她想通過講解山西美食使游客洞察歷史、感受山西文化,傳承、弘揚山西美食的品牌價值,進而提高山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趙曉楠認為,美食作為拉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成為旅游市場新發展趨勢。山西可借助“中國面食之鄉”的優勢,把山西面食打造為宣傳山西傳統文化和文旅市場的靚麗名片,傳播山西深厚文化,豐富山西文化內涵,進而形成知名的美食旅游品牌,推動美食與旅游深度融合。
擦亮品牌助推文旅發展
美食“網紅打卡地”如何變“長紅”?《報告》建議,應分類培育美食旅游的市場主體和產品品牌。同時,將地方特色餐廳向旅游市場推廣,通過口碑傳播將地方美食轉換為旅游美食。注重發揮在線旅行平臺和新媒體平臺的作用,將美食列入旅游目的地攻略,讓更多游客為了心儀的美食而到訪一座城市。
近年來,山西以傳承晉菜文化為核心,打造“晉享”旅游餐飲產品集群。推出旅游美食線路,串聯代表性景點、人文古跡和地方特色美食、非遺美食,形成一批主題性旅游美食線路產品;打造一批旅游美食地標、示范店、特色店,形成文化濃郁、多業態融合的特色商業街、美食集聚區。
集文創展示、休閑娛樂、購物餐飲、古城古巷和時尚創意于一體的商業街成為驅動美食持續出圈的發展模式。太原鐘樓街、平遙古縣城、忻州古城成為游客的打卡點。國際餐飲品牌、山西本土餐飲品牌以及創意小吃已廣泛納入太原鐘樓街的美食地圖,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的太原鐘樓街不斷吸引著外地游客打卡。一位游客告訴記者,老字號店鋪乾和祥茶莊創新推出的茉莉鮮花香包、“小院里”火鍋店的市井氣息、山西小吃的煙火氣以及古色古香和時尚潮酷的結合詮釋著山西濃厚的歷史積淀和太原獨特的城市魅力。
太原市鐘樓街相關負責人劉瑞表示,目前鐘樓街的美食既有本土晉菜品牌老太原菜館,又有上海飯店等江浙菜系、山西首店留白西餐廳等西式快餐,滿足了游客多種需求。之后,街區將以“都市社交目的地”為定位,借鑒“中國美食旅游十街”等經驗,側重夜間消費熱點,進一步滿足游客多元消費需求,激發市場主體在“餐飲+文化旅游”方面的融合探索,打造特色美食街區、生態美食消費場景,為街區引來更多流量,展現舌尖上的山西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