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出版發行>

    出版發行

    數據正成為出版社市場競爭力要素

    2023-10-07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圖書離開出版社后,具體是哪些地方的哪些讀者在使用?使用情況如何?這是傳統出版時代出版社急于了解的事情。今天的出版融合發展態勢,讓出版社有了擁有用戶使用數據的可能,通過對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基本能了解讀者的真實想法。

    從數字出版到數據管理,彰顯出傳統出版社在數字化時代工作正在走向細化。9月20日至24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甘肅敦煌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看到,數據管理不僅為讀者提供了更多優質數字化閱讀產品,還改變了傳統出版時代出版社與讀者之間霧里看花的局面,使出版社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防止管理者依賴經驗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集團董事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王芳在本屆數博會主論壇上介紹,外研社已打通內部生產和銷售數據,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上的管理駕駛艙,在這里她可以看到全社的管理動態,比如在售產品的同比和環比數據、銷售曲線、用戶數據,還有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研發進度,以及在計劃內還是超時等。

    在王芳看來,一本書是否受歡迎,過去需要上市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能得到市場反饋。現在借助數據管理,在策劃產品時可以拋開主觀經驗,有針對性地精準制訂圖書出版進度,進而提高圖書出版質量和決策效率。

    這就是數據的力量。德國德古意特出版公司全球期刊副總裁林賽·迪克森認為,數據管理會使出版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她說,其所在公司與中國多家大學出版社有合作關系。在所有的合作過程中,彼此都會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用寶貴的數據來支持內容的定位,以保證圖書內容與時俱進。

    數據服務出版將成為趨勢

    就出版業而言,數據將成為出版社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在本屆數博會上解讀《2022—2023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時指出,數據已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和戰略性資源,以數據貫穿出版整個流程,可精準地滿足讀者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供給與需求高效匹配的定制化內容服務將成為趨勢。

    AI的基礎是數據。出版行業擁有高質量的自主數據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人民衛生出版社副總經理宋秀全說,內容資源與出版數據統一管理,會使數據內容更加集中。在此方面,對內可統管各業務流程的生產數字資源,對外可進行數字資源和知識服務體系建設。

    在本屆數博會上,出版界對此趨勢表示關注的聲音不止于前述。石油工業出版社執行董事雷平認為,將出版社數字資源以及第三方的知識數據集成到平臺之中,容易形成深度的、個性化的內容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于國則認為,挖掘數據價值對于改善出版業務,推動紙質圖書內容更加豐富、多元,進而有針對性地服務讀者有效。

    聚典的例子值得借鑒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研發的數字出版產品聚典,是最典型的出版數據集大成的應用。讀者在閱讀電子書的過程中遇到生僻字詞和知識,只要滑動手指點擊查詢按鈕,詞條的讀音、釋義就會瞬間推送到讀者的終端,并以彈窗的形式呈現出來。

    上線3年,聚典總用戶數超過4000萬,每月的活躍用戶數超過600萬。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毛文濤對此感慨道,聚典在為用戶提供知識查詢服務的同時,用戶的查詢行為也都匯聚到聚典上,這些寶貴的數據信息在過去是難以實現的。

    聚典和用戶之間的數據連接直接相通,這是其與眾不同之處。談及作為傳統出版機構的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為何要設計這樣一款數字產品,毛文濤說,集團的最初想法是推進《辭海》網絡版這一重大項目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決定將集團下屬各出版社大量的優質工具書資源轉化為網絡優質資源,則是在調研中所受的“刺激”。“因為我們觀察到,許多互聯網公司對于優質出版資源的需求非常強烈,這讓我們認識到工具書的核心價值所在,由此形成了應該向多方去提供數據服務的設想。”毛文濤說。

    從設想到聚典正式上線,在毛文濤看來有許多值得總結的地方,其中樹立數據思維、利用好數據,應是出版社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新要素。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