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共赴山西之約 感受塞上古長城之美

    2023-09-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邱娟

    萬里長城烽煙散,英雄氣概古今同。

    長城,作為人類歷史上宏偉壯麗的建筑奇跡和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景觀,承載著中華民族堅韌自強的民族精神。

    山西是長城分布較多的省份之一,朔州更是長城文化資源的富集區和精粹區,共有327公里長城遺址、1649處古堡和烽火臺,堪稱中國長城的歷史博物館。

    朔州市位于內外長城的夾角間,北接大漠,南扼三晉,西望黃河,東接恒山,雄踞在外長城殺虎口和內長城雁門關的必經之路上,是伴隨改革開放應運而生的一座能源城市,素有“塞上綠都”之美譽。境內長城從戰國到明代歷經2000余年。其中,在朔城區境內南部邊界,長城呈東西分布,主要有利民堡遺址及其東西兩側比較完整的長城段落、口里口外歇頭場、穆桂英圈馬場、大蓮花口等重要節點共計140處。平魯區境內現存威胡堡、大河堡、敗胡堡等10座明外長城城堡遺址,有敵臺150余座,烽火臺200余座。在山陰縣境內的廣武長城全長近36公里,保存完整、極具觀賞價值。走進此處,長城依山傍關,蜿蜒盤旋,猶如神龍騰飛,氣勢磅礴,雄偉壯麗,動人心魄。應縣境內現存5座明長城城堡遺址,主要有城堡敵臺和烽火臺等;現存明長城分別為北樓口城遺址、大石口堡遺址等,現存敵臺5座,烽火臺25座。此外,境內還有北齊長城,西南連接山陰縣境內的長城,東北與大同市渾源縣境內的長城相接。在右玉縣境內現存北魏長城8公里,明代興建的長城90公里,烽燧140多個,古堡90多座,非常密集。因此,右玉縣又被稱為“中國古堡之鄉”。

    珍視和守護歷史文化遺產,讓長城在未來的歲月中繼續熠熠生輝。近年來,朔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將長城保護利用與遼金文化挖掘、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相結合,注重挖掘長城文化內涵,講好長城故事,打造高品質文旅產品,拓展旅游業態,有力提升了朔州長城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長城,從歷史走進現實,從崇山峻嶺間走向人們的生活。

    2018年5月18日,一場集文化、旅游、經貿、體育于一體的盛會——2018首屆塞上朔州長城國際旅游節在右玉縣精彩開幕,向國內外游客熱情發出了朔州的首張長城旅游邀請函。

    隨后,2019塞上朔州長城旅游節暨中國民宿投資(朔州)峰會、“游烽火邊塞·讀長城歷史”2020塞上朔州長城旅游節、“博覽朔州長城 凝聚奮進力量”2021塞上朔州長城旅游節……一場又一場展現長城文化價值、景觀價值和精神內涵,承載朔州對外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盛情的長城文化旅游盛會,在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一年又一年地激情上演。

    每一年的長城旅游節都會推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社會組織等多家相關單位及相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多維度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深化對長城歷史文化內涵的闡釋,推動長城保護管理政策完善,增強公眾對長城歷史價值、當代價值的理解和認識。

    每一屆長城旅游節,都是一場盛大的文化交流,都是一次陶冶身心的藝術之旅,都是地方展示誠意和合作的契機,都是精彩絕倫、親民惠民的盛會。各項特色文化活動類型豐富、形式多樣,讓游客在吃、住、行、游、購、娛中感知文化遺產魅力,讓文化遺產在潤物無聲中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滋養。同時,發揮長城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推動沿線民宿、采摘園、景區共同發展,讓人民群眾在長城發展中更加堅定保護長城的信心和決心,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營造全民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

    特別是今年的長城旅游節以“內外長城桑干源 清涼朔州遼金韻”為主題,由開幕式、2023廣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發展論壇、2023“內外長城桑干源 清涼朔州遼金韻”文旅產業推介會、“尋夢桑源”山水實景演出、“漫游美麗朔州”踩線活動、“內外長城桑干源 清涼朔州遼金韻”縣(市、區)活動、“朔風朔韻‘攝’出精彩”主題活動、“讓非遺演繹時代精彩”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等九大項20多項活動組成。

    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朔州,正用一場場長城旅游節一次次賦予長城新的文化內涵。“長城旅游節”這張金燦燦的文化名片,已然成為朔州弘揚長城文化、促進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影響、幸福廣大群眾的重要載體。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