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湖北:勝景宜人滿目新 文旅融合競芳菲

    2023-09-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邱娟

    ——寫在2023湖北省旅游發展工作會議之際

    秋日里的荊楚大地,山川如畫,江湖澄澈,目之所及皆美景,所到之處皆抒懷。

    近兩年,湖北攻堅克難,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憑借豐富的文旅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不斷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打造獨具特色、令人向往的“詩與遠方”。

    1 高光時刻,讓湖北閃耀全國

    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簡稱“文旅博覽會”)于4月21日至23日成功舉辦。本屆文旅博覽會秉持“全球視野、國家站位、行業盛典、企業峰會”的辦展理念,以“音樂”為主線會天下朋友,集中展示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吸引全國29個省(區、市)和我國香港地區的優質文旅資源,以及15個國家文旅主管部門及國際旅游機構參展,參展單位超2000家。其中包含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支付寶、中青旅、美團等22家頭部文旅企業。17.9萬人次入館觀展,352萬人次現場參加各項活動。

    文旅博覽會期間,首旅集團與湖北文旅集團在武漢達成戰略合作,將聚焦湖北省域中高端酒店的開發和運營,5年內至少開拓簽約100個酒店項目。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與黃岡市人民政府就蘇東坡主題音樂劇簽訂創制合作協議,深入挖掘和闡述東坡文化IP。舉辦藝術品拍賣會,共800余件藏品亮相展出,現場共成交259件拍品,成交率81.5%,成交額約2435萬元。舉辦房車露營展覽展銷,間接銷售近3000萬元。組織“出游正當時”線上帶貨活動,超過100家企業組織貨品參加,累計超過500位抖音企業與達人賬號通過直播與短視頻的方式合力帶貨。

    除了文旅博覽會,2023年上半年,湖北還成功承辦了全國性的節會活動10多個。承辦全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全國星級飯店從業人員服務技能大賽總決賽、第三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年啟動儀式、“大地情深”全國優秀群眾文藝作品中部地區示范巡演啟動儀式、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全國非遺曲藝周等,充分展示了湖北在全國文化和旅游大格局中的形象地位。同時,自主舉辦了第八屆楚劇藝術節、第四屆荊州花鼓戲藝術節、第十一屆黃梅戲藝術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考古發現50周年系列活動等。這些活動的舉辦,不僅聚集了人氣,促進了消費,滿足了百姓的需求,更讓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湖北。

    2 多措并舉,文旅產業加速振興

    疫情發生后,讓不少文旅企業艱難度日。尤其是2022年,疫情的反復使得文旅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帶著感情、撲下身子,上門傾聽企業心聲,千方百計解決企業最迫切的資金問題,用心用情讓企業活下來。湖北省委、省政府統籌7.63億元財政資金,其中4.1億元用于貸款貼息、3億元用于發放文旅消費券、5300萬元用于獎勵旅行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協調金融機構提供貸款延期、展期、降息等定向幫扶措施,全年為企業辦理續貸293.71億元、延期還本付息62.35億元。僅“再擔文旅貸”一項措施,就幫助1648家小微企業獲得擔保貸款8.59億元。

    今年以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以深入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為契機,全力為文旅企業送市場、增信心。累計爭取省財政安排近10億元幫扶資金,其中4億元用于發放文旅消費券,2億元用于支持新開國際航線,1.53億元用于獎勵旅行社開拓省外客源市場,近2億元用于宣傳促銷,文旅企業經營業績普遍好轉。

    一手抓政策紓困解難,一手抓活動恢復振興。3年來,全省A級旅游景區增加196家,較2019年增長52.4%。今年上半年全省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1.14億人次,同比增長47.42%,其中91家景區游客接待量創歷史新高。成功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34個、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3個、省級旅游休閑街區15個、5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2個、4C級營地2個。恩施、神農架等地避暑度假、康養休閑旅游增長迅猛。大力發展夜游經濟,推出了“夜上黃鶴樓”“木蘭不夜城”等一批新項目,涌現了襄陽唐城、宣恩仙山貢水等夜游“網紅”景區,一大批新項目建成運營,科技賦能的襄陽華僑城奇幻谷旅游區,開業一年即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

    9月22日,在湖北襄陽舉行的長江文化產業帶投融資促進活動上,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攜手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重磅發布金融支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啟動湖北文旅金融“三全工程”,“十四五”期間將注入1000億元金融“活水”,以全覆蓋、全產品、全鏈條的方式支持全省各類文旅主體和項目的發展。

    在全省上下積極努力下,今年全省旅游恢復振興。綜合“一部手機游湖北”產業監管決策平臺測算分析,2023年1月至8月,全省接待游客4.94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24.3%,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110%;綜合來看,湖北省旅游業已走出疫情影響,旅游消費需求得到集中釋放,旅游市場呈現出企穩復蘇、修復回暖、持續走強的良好態勢,為全年旅游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3 業態驅動,文旅發展后勁勃發

    2月10日,四海賓朋齊聚湖北武漢,共同參加湖北文旅重點項目招商簽約大會,當天62個文旅重點項目成功簽約,總金額達1125億元。

    當日,華強方特孝感項目、武漢印象綠林旅游區項目、咸寧赤壁羊樓洞國潮優品文創園等重點文旅項目成功簽約。其中,總投資150億元、簽約金額105.35億元的宜昌世界旅游名城建設一期項目備受關注,包含兩島一灣區文旅項目綜合開發、宜昌屈原文化產業園等項目。此次簽約項目,“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明顯,文旅跨業態版圖不斷擴大,農旅融合、體旅融合、茶旅融合、工業與文旅融合項目共計10余項。全省346個續建項目在2022年初全部復工,2023年主動謀劃擬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12個,總投資1729.5億元。

    去年以來,全國首個宇宙探索主題樂園襄陽奇幻谷、荊門園博園、黃石東昌閣、仙桃荊楚云天海世界等一批帶動性強的項目建成開放,十堰方特主題樂園、宜昌宋城·三峽千古情等優質項目加快建設,彰顯了投資市場對湖北文旅產業發展的信心。

    品牌建設方面,湖北精準發力,新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2個、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64個,新增4C級以上自駕車旅居車營地3家,新獲評全國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范案例1個。2023年以來,湖北先后前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北京、西安、成都等地推介文旅資源,尤其是9月20日在成都舉辦的推介會亮點紛呈,向四川人民展示了大美湖北。

    實施“兩個一百”人才工程,3年一個周期,重點支持100名舞臺藝術人才和100名美術人才,激勵廣大人才創作藝術精品。開展中青年人才結對培養工作,發揮老一輩劇作家傳幫帶作用,開展名家傳戲活動。舉辦戲曲編創、藝術表演、非遺傳承和文博系列專業人才培訓班,資助全省14個劇種20多個戲曲院團招收培養學員900余名。實施人才輪訓計劃,分期分批舉辦公益培訓平臺,線上線下結合,年均綜合培訓各類產業基礎人才和導游骨干2.5萬余人次,為全省文旅事業發展積蓄人才儲備。

    4 文化繁榮,傳承與惠民結碩果

    近年來,湖北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一批文藝精品在全國叫響。京劇《母親》獲第十七屆文華表演獎;歌劇《天使日記》獲第十六屆“五個一工程”獎;表演唱《陽臺的花兒開了》、湖北小曲《鶴歸來》獲第十九屆群星獎;雜技《揚帆追夢·浪船》獲第十一屆中國雜技金菊獎。推出新編歷史話劇《屈原》、京劇《馬超》等重點劇目,湖北省京劇院演員唐愷獲得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一系列藝術節會活動輪番上演。湖北成功承辦長江民歌匯“山水知音 相會湖北”音樂會、全國音樂大擂臺等系列重大節會賽事活動,第三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社會好評如潮。第五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陸續展開,第八屆楚劇藝術節、第四屆荊州花鼓戲藝術節、第十一屆黃梅戲藝術節等系列節會活動為全省人民奉獻文化盛宴,不斷滿足全省人民高品質文化生活需求。

    9月23日,湖北省博物館舉辦建館70周年暨“長江文明特展”開幕式和“文明交流互鑒視野下的博物館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等多項重要活動,并發布《湖北省博物館三年發展計劃(2023—2025年)》,錨定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核心目標。

    近年來,湖北文博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第三枚鄖縣人頭骨化石”重大發現位列2022年國際十大考古新聞榜首。孝感云夢鄭家湖墓地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增荊門屈家嶺、潛江龍灣兩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省數量達4處,居全國第三。2022年,創新承辦“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獲國家文物局書面表揚。

    另外,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創新性推進。荊楚大遺址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屈家嶺遺址、石家河遺址、盤龍城遺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楚紀南故城 (含龍灣遺址)、擂鼓墩古墓群6處列入“十四五”大遺址項目庫名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今年6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在湖北召開,國家文物局與湖北省政府簽署共同推進湖北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湖北省以國家文化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為主體的荊楚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已初步形成,大遺址活化利用經驗受到國家文物局推介。

    全力推進文化惠民。大力實施“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拿出2600萬元對相關項目進行“以獎代補”。推動全省100個基層示范文化廣場提檔升級,新、改建縣級文化場館15個,支持建設10個“鄉村文旅驛站”和150個新型文旅公共空間。對6082支社會文藝團隊開展“點單式”培訓,通過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全省年均舉辦各類文旅活動超過3萬場次,惠及群眾超過2000萬人次,線上服務群眾超過1億人次,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演出超8000場次、服務觀眾超7450萬人次,切實豐富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組織全省“3+N+100”系列“村晚”活動,包括3場特色“村晚”參加全國示范展演,鼓勵各地策劃N場具有代表性的“村晚”活動,開展100場以上縣級“村晚”活動,目前已組織舉辦“村晚”超300場,線上線下參與人次超1100萬。

    非遺系統性保護利用工作不斷加強。2022年,非遺名錄再添世界級項目,湖北省恩施玉露茶、宜昌長盛川青磚茶、咸寧赤壁趙李橋磚茶3個項目參與的“中國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漆藝分會落戶荊州。成功承辦2023年全國非遺曲藝周,144個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7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9個保護單位千余演職人員登臺演出,共開展曲藝惠民演出120余場,現場觀看人次達到2.6萬,有力促進了曲藝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湖北省教育廳等8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湖北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措施》;評定“非遺+旅游”“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20個,認定非遺工坊73家、帶動就業超3.4萬人。

    本版文字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提供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