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瑋)9月25日,作家張建全的最新散文集《我的商海往事》在京首發并舉行座談會。該書獲得了202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作品一等獎,共收錄60篇文章,以回憶錄的形式講述了作者數十年經商遇到的商海人物,以及親歷、耳聞的難忘故事。現場,張建全坦言,過去的生活若能變成文字,即便是過去久遠的生活,它也因此能夠長留于世,仿佛得到永生一般。“而這樣的文字如果能為他人所讀,尤其是為與我同時代的人所讀,想必是會產生一些共鳴的。作品應該首先能夠自娛,而后再去娛人、娛讀者。倘若在‘娛’過之后,能夠引發讀者對時代、對人生的一些思考,那便是作者之大幸矣。”
作家張建全最新散文集《我的商海往事》。
在張建全看來,書中寫的不是小說,而是文學創作,故事的真實只是文學意義上的真實,也不是紀實文學,自己借用了一些生活原型,又進行了“張冠李戴”式的文學加工。《我的商海往事》情節大都發生在改革開放風起云涌的重要歷史時期,作者將每個人物獨立成章,以商務生活為主要舞臺,用白描手法生動呈現主人公們的工作、生活、心理狀態以及人性的種種側面,著重書寫商海沉浮中那些敢闖敢試、不卑不亢的眾生相。在張建全看來,文學及散文所觀照的社會生活應該是不設死角的,“何況當下的社會生活,是以商業活動為主流的。與之相對應,商海人物是社會生活中最廣泛、最活躍、最龐大的群體之一。”
張建全笑言,專門寫商海的散文并不多,也許是由于做生意的人太忙,他們絕大多數抽不出時間寫散文,而讓他這個有文學愛好的“商人”撿了便宜,使自己得以用60篇商海故事,為“填補時代微觀記錄”做出自己的努力。
區別于大開大合的商戰題材寫作,《我的商海往事》中,張建全對“商場”經歷的回顧選擇從小人物切入,關注他們的苦辣悲歡以及與大時代緊密相連的命運遭際。張建全曾經擔任國企負責人,后下海經商,穿梭于深圳、海口,寫下親歷兩大特區的商海往事——主要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故人故事。張建全表示,商海是自己的文學故鄉之一,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深圳、海南等東南沿海城市拉開大幕的,海南也是第一個特區大省,而自己有幸先深圳,后海南,成為早期“闖蕩特區”的人。“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其社會學意義上的研究價值。每一個人的經歷,都是社會發展的個體標本。他的記憶,也必然是時代記憶的一部分。我和我的商海中人,是改革開放大潮中的一分子,也應被文學的陽光所照射。”
記者劉瑋
編輯佟娜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