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出版發行>

    出版發行

    新時代出版人該如何踐行韜奮精神

    2023-09-26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學習韜奮精神促進新時代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現場。

    79年前,毛澤東為鄒韜奮逝世題寫挽詞:“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鄒韜奮先生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的地方。”79年后,鄒韜奮和他的韜奮精神,仍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新聞出版人。

    9月17日,由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主辦的第十四屆韜奮出版獎頒獎大會暨學習韜奮精神促進新時代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鄒韜奮祖籍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舉行。與會出版人在回顧鄒韜奮為新聞出版事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就新時代出版人該如何繼承和弘揚韜奮精神,談了自己的實踐和感悟。

    不斷出版高質量圖書

    交流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韜奮研究專家陳揮介紹了韜奮精神誕生的過程。他說,韜奮精神的實質是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今天,韜奮精神科學內涵主要突出體現在為大眾、敢斗爭、愛祖國、有信仰4個方面,蘊含于人民立場、責任擔當、家國情懷、理想信念4個維度。這4個維度較為全面深入地體現出韜奮精神的內在意蘊。

    就出版業而言,高質量是發展的前提、發展的核心、發展的基礎、發展的保障。本屆韜奮獎獲得者之一,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經理、社長常青認為,少兒出版人的職責是出良心書,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添磚加瓦,“出版者應追求自身高素質和圖書高質量,這些猶如凈土,唯有凈土才可能催生出好苗”。

    怎么做才能出版高質量圖書?出版人首先要抵制來自市場競爭中出現的畸形誘惑。常青認為,這需從源頭上設立3道選題防火墻:第一道,看出版價值。每本書必須要有它應有的出版價值,即便不能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要突出社會效益。第二道,提升立項標準。必須保持選題立項高標準,可做可不做的選題堅決不做。第三道,注重圖書品質和變現能力。此外,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各級考核機制,這是增強從業者成就感、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導向杠桿,是激勵從業者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催化劑。

    對此,語文出版社總編輯魏運華表示贊同。他說,高質量是教育出版的生命線。弘揚韜奮精神、提升出版質量,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學習身邊的榜樣。這屆韜奮出版獎獲得者中有一部分來自教育出版領域,他們為推動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永遠竭誠為讀者服務

    上海是韜奮精神的誕生地,也是三聯書店的發祥地,作為三聯品牌的承繼者之一,弘揚韜奮精神,光大三聯品牌,始終是上海三聯書店最重要的使命。

    上海三聯書店總編輯黃韜說,鄒韜奮認為“為讀者服務,是做編輯最快樂的事”。鄒韜奮一生留下800多萬字的文章,堅持“為大眾說話,讓大眾讀懂”的寫作和出版原則。所有這些,對出版人來說,永遠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據黃韜介紹,從2012年開始,上海三聯書店陸續開設或參與運營了多家實體書店和24小時閱讀空間,在“書店+酒店”“書店+民宿”“書店+社區”“書店+辦公樓”等模式的創新實踐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上海三聯書店始終不遺余力地展現三聯品牌的社會擔當和使命,積極介入、深度融入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和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秉承和踐行鄒韜奮的用思想和文化改造社會、竭誠為讀者服務的宗旨。

    黃韜坦承,現今傳統書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同時也迎來了轉型發展契機。作為一家傳統出版機構,上海三聯書店必須在扎根韜奮精神基礎上,在時時創新方面做長期發展的規劃,以此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未來上海三聯書店希望以版權運營為途徑,通過創新知識生產的載體和形式來促進內容的精準傳播,加快出版社從內容生成商向知識服務商的轉型。

    出版業是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實現“雙效”統一的產業。本屆韜奮獎獲得者之一,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于殿利認為,實現新時代出版業發展繁榮需加強出版隊伍三大建設,即思想建設或政治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具體而言,要努力樹立創新意識和培養創新思維。他以主題出版和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中國國家知識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例,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正在成為一門新學問,新學問必將催生新出版,新出版必將深化新學問。

    做有擔當的出版人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曾在他的《韜奮精神六講》中,將韜奮精神歸納為“為大眾”“愛祖國”“敢斗爭”“善經營”“懂管理”“真敬業”,他在書中用豐富的事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勾勒出鄒韜奮的一生。

    談及寫作《韜奮精神六講》,聶震寧認為,這既是一個從鄒韜奮奮斗的實績中提煉描述其中一個個感人故事的過程,更是一個全面學習理解韜奮精神及其豐富內涵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這是自己作為一名當代出版人,接受韜奮精神一次全面而深刻洗禮的過程。

    魏運華閱讀《韜奮精神六講》后認為,韜奮精神內涵豐富,既包含了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也包含了真誠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包含了堅持真理、永不屈服的斗爭精神,以及正確處理新聞出版事業性與商業性關系,善于經營,精于管理,愛崗敬業等。時至今日,弘揚韜奮精神,繼承韜奮傳統,仍有無可替代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描述本屆韜奮出版獎獲獎者群像,魏運華談了他的觀察。魏運華說,獲獎者有3個共同特點。其一,是他們在出版行業深耕多年甚至長達幾十年,長期奮斗在出版工作一線,匠心打造精品力作,甘作出版事業的奉獻者,敢為改革創新的先行者;其二,他們主持策劃和編輯出版的圖書曾經獲得過出版界三大獎;其三,他們個人曾經獲得過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或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這幾個特點包含著一個共同的品格就是對待工作極其用心。

    “如果說新時代弘揚韜奮精神有什么捷徑可走的話,我覺得那就是向這些韜奮出版獎獲得者學習,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學習他們用心的品格。”魏運華說道。

    本屆韜奮獎獲得者之一、江西人民出版社總經理張德意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他從大學畢業就一直從事出版工作,至今已30余年。他說,出版人應始終秉持為人民出好書理念,牢記韜奮精神所倡導的工作作風,在新的歷史起點、新征程上,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為讀者服務,爭做新時代合格出版人。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利明認為,韜奮精神已經成為我國新聞出版事業的一面旗幟。韜奮精神所內蘊的堅守正義、崇尚進步的價值追求,為文化事業奮斗不息、真誠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對于新時代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揚韜奮精神,鑄民族之魂。陳揮說:“把精神力量轉化為實踐動力的關鍵就是要加強對韜奮精神的研究闡釋,健全韜奮精神落實的制度保障,激發韜奮精神的文化活力,多措并舉、抓住重點,讓韜奮精神在當今時代繼續綻放出新的光芒。”

    韜奮出版獎

    韜奮出版獎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者、杰出的出版家鄒韜奮先生而設立的獎項,旨在表彰和鼓勵對出版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出版工作者,是我國出版界的最高榮譽獎,在業界和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和知名度,榮獲韜奮出版獎就進入了出版家的行列。

    韜奮出版獎設立于1984年,經中宣部批準,由中國出版協會(原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辦,韜奮基金會協辦并提供評獎經費支持。現韜奮出版獎每3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名額20名,至2023年2月,已經舉辦了14屆,共有228人獲獎。

    1984年6月,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團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韜奮出版獎辦法”,并設立了評獎委員會。辦法規定:凡在出版崗位工作多年的同志,熱愛社會主義出版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并在圖書編輯出版或印刷、發行工作中,成就突出,對我國出版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經過推薦和評定,可授予韜奮出版獎。

    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1987年4月26日至27日,評委會在京召開會議,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首屆10名獲獎者,王仰晨、陳元直、周振甫、戴文葆等出版名家、大家榮獲首屆韜奮出版獎。1987年9月9日,首屆韜奮出版獎頒獎會舉行。

    2004年2月9日,為了表彰王益、許力以、陳原、王仿子、葉至善5位德高望重的資深出版家,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復,同意授予這5位同志“中國韜奮出版獎榮譽獎”。

    自2006年起,韜奮出版獎改為3年評選一次。

    因受機構改革、疫情等原因影響,第十四屆韜奮出版獎的評選活動延期舉辦,獲獎名額調整為30名。

    回顧

    今年4月10日,本報特別推出第十四屆韜奮出版獎專刊,通過呈現30位獲獎者的出版理念、職業格言、獲獎感言等,為業界人才培養提供參考和借鑒。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