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期刊《小溪流》是培育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的搖籃,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它的主辦方由湖南省作家協會劃轉到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后,湘少社對其提出新的發展戰略:圍繞雜志優質內容策劃選題,對雜志內容二次開發,實現書刊融合發展。近期策劃推出的《小溪流》45年精品典藏書系就是實踐這一戰略的重要成果。
始終堅守文學品質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純兒童文學期刊屈指可數。在當時湖南省文聯主席康濯的支持下,編輯團隊克服經費、場地等困難,《小溪流》雜志就在湖南省作家協會辦公樓的過道誕生了。
創刊號由茅盾題寫刊名,康濯撰寫發刊詞,刊登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天翼、陳伯吹、謝璞等的新作。“潤物細無聲,《小溪流》不說教,而是用純凈的文字構筑真善美的世界,吸引少年兒童,其兒童本位的辦刊理念和純美向善的文學追求由此確立。”《小溪流》雜志執行主編、兒童文學作家鄧湘子如此表示。
張天翼、陳伯吹、嚴文井、孫幼軍、葛翠琳……創刊40余年,《小溪流》所刊發的作品,幾乎囊括了包含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張天翼兒童文學獎等在內的全國知名兒童文學獎項。
《小溪流》刊如其名,清澈、純凈、靈動,以刊發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中短篇作品為主,推出了大量原創精品力作。鄧湘子說,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小溪流》對文學品質的堅守從未放松,并且著力挖掘兒童文學新視角、擴大兒童文學范疇,邀請不同年齡、風格的作家為少年兒童創作,開辟出開闊的氣象與格局。
凝集作者回饋讀者
2020年,《小溪流》雜志從湖南省作家協會劃轉到湘少社主辦,湘少社員工對此欣喜不已。“這樣一個品牌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所擁有的資源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小溪已經匯成大海,她孕育出來的作者和作品是一座寶庫,值得更多維度的挖掘和呈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小溪流》主編胡雋宓說。為此,湘少社很快為《小溪流》制定了“深挖內容、多元策劃,在品牌引領下推動書刊融合發展”的思路。
2021年和2022年,《小溪流》編輯部連續推出《小溪流》年度典藏集,這些產品在抖音、淘寶、快團團等平臺反響熱烈,銷售成績亮眼。2023年年初,《小溪流》編輯部策劃選題,決定適時推出一套45年精品典藏書系。“我們將創刊45年來的名家作品、精品文章做一個匯總,回饋讀者,凝集作者,也是45年的一份成績總結,具有珍貴的兒童文學史料價值、市場價值、學習價值和收藏價值。”鄧湘子如此說。
此前,《小溪流》雜志曾出版過“《小溪流》35周年典藏書系”(全6冊)和“《小溪流》四十年佳作典藏”叢書(全8冊)兩套匯編作品集。鄧湘子介紹,從決定推出45年精品典藏書系開始,編輯部的幾位責任編輯就著手從此前這兩套書系中精選經典文章。除此之外,45年精品典藏書系定位區別于前兩套的新意在于收錄近年佳作,編輯們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在于選編近3年的精品新作。在甄別精品佳作的過程中,編輯群策群力,經過幾輪比較、篩選,最終確定入選的近年佳作,為這套作品集增加了新鮮血液。
《小溪流》45年精品典藏書系一套8冊,精選精編276篇文章,匯聚中國兒童文學史上100多位熠熠生輝的名家。在圖書體例上,編輯們認真研究讀者的年齡層次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有針對性地提供“啟蒙版”和“提升版”的文本。啟蒙版面向小學一至三年級,按體裁分為“童話卷一”“童話卷二”“故事卷”和“作文詩歌卷”;提升版面向小學四至六年級,分為“童話卷”“小說卷”“散文詩歌卷”和“作文卷”。
《小溪流》45年精品典藏書系不僅有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還編選學生精品作文。為了提高作文選本的規格和指導水平,鄧湘子還專門為學生作文撰寫專業點評。
從事圖書編輯,對雜志編輯也是很好的鍛煉。《小溪流》雜志責任編輯陳燕是第一次作為責任編輯全面負責這套書的出版工作。她說,要從雜志編輯的思維轉變到圖書編輯的思維,重點學習如何選稿、編排和創意能夠讓這套書更符合市場受眾,如何擴寬營銷思路等。
讓品牌價值最大化
1986年的一天,在湖南郴州某學校任教的湯素蘭,收到最新一期《小溪流》雜志。打開后她喜不自禁——她寫的童話《兩條小溪流》發表了。后來,湯素蘭從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潛心打磨兒童文學作品,成長為國家一級作家。如果當年不是收到那本《小溪流》,湯素蘭的人生軌跡或許會有很大不同。
這次湯素蘭欣然為《小溪流》45年精品典藏書系寫序,她認為《小溪流》一些特別優秀的作品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她希望這套書的出版能夠讓那些打動人心的優秀作品獲得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讓今天的孩子讀來依然能夠獲得閱讀的快樂、情感的滋養和成長的勇敢。在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作家薛濤看來,作家們的作品能夠入選《小溪流》,本身就是對作家們的一種認可、提升和塑造。鄧湘子則希望這套精品集能夠滋養和幫助更多的少年兒童,讓他們看到文學的力量,找到成長的力量。
《小溪流》40多年來沉淀的優質內容是其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根本,湘少社所做的,就是不斷致力于讓其品牌價值和內容價值得到最大化的體現。胡雋宓介紹,下一步,湘少社會以更多優質的作品來傳播《小溪流》的口碑,也會以更豐富的活動來擴大《小溪流》的品牌影響,將《小溪流》打造成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不可或缺的陣地,尤其是以書刊互文的方式充分發揮其孵化和培育文學新人的功能,讓這條《小溪流》以充滿生機的形象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