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寵物”“書店+動漫”“書店+中軸線”“書店+茶文化”……近年來,北京市新華書店在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不斷創新經營思路,陸續推出“書店+”經營模式,構建特色主題書店,積極打造新型消費場景,探索社群運營、策展運營、IP運營、空間運營等全新的運營模式。
主旨:
吸引新生代消費群體到店
截至2023年9月,北京市新華書店共有地安門店·為寶書局、東單醫藥書店、動漫主題書店、寵物主題書店、左家莊店·淡土茶事、太空夢想店、紅山口書店、香山主題書店、抗戰書店等近20家特色主題書店。
“這些特色主題書店,根據新的經營定位推出主題書籍和相關文創產品,都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出現了向好發展的經營態勢。”北京市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姜明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中,地安門店·為寶書局、動漫主題書店、寵物主題書店現已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在經營方面,與之前傳統的新華書店相比,客流和銷量明顯增長,經營理念和服務內容的改變提升,打造了體驗式文化消費場所,吸引了更多新生代的消費群體進店消費,提升門店的銷售能力。”
如北京市新華書店地安門店·為寶書局作為西城區中軸線主題書店,首次加入了科技元素,讓這家百年書局充滿了無限生機。“在聯想集團‘普慧算力’支持下,書店完成了數智化重生,蛻變為中軸線上的數字化展示與傳承空間。”姜明介紹說,煥新后的北京市新華書店地安門店·為寶書局引入了集展示、交互為一體的中軸線文化信息數字聚合平臺,通過圖片、視頻、網頁等多元信息載體,向公眾集中展示中軸線相關文化內容,品味新老京城中綿延不絕的中軸線故事。
記者在此前的探店采訪中,曾體驗過為寶書局的“AR眼鏡”,戴上之后,沿著店內設置的中軸線建筑標識一路走下來,“移步換景”的體驗名不虛傳。“店內通過這樣的活動設置,打造了集展示、交互與科普為一體的中軸線上的‘新IT’數字名片,實現其在新城市轉型中的‘智慧重生’。”姜明說道。
“針對不同主題書店推出不同類型的主題圖書產品、閱讀空間及主題性文化閱讀活動,持續賦能書店文化力。”姜明表示,依據自身定位,不同的主題書店都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滿足廣大讀者需求的基礎之上,來更好地突顯主題書店的品牌特色和存在的文化價值。
招牌:
主打精準特色服務項目
近年來,圖書發行市場受互聯網沖擊和閱讀習慣的改變,實體門店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滿足讀者不同需求,增強線下體驗感,北京市新華書店通過轉型升級,重點打造了不同主題特色書店。比如寵物主題書店,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享受擼貓體驗,具有足夠的新鮮感。
在姜明看來,新華書店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緊跟時代步伐,開啟了轉型升級之路,在轉型過程中要以讀者和客戶為中心,運用場景增強體驗感,圍繞閱讀文化、閱讀服務重塑書店文化閱讀空間,從而不斷滿足讀者與客戶個性化需求和多樣化需求。”
“主題書店的開設有效提升了讀者的文化體驗感,提升了讀者的黏性,通過‘圖書+’模式,改變原有的傳統售賣經營模式,與科技時尚元素融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特色主題書店,打破了人們對新華書店的傳統印象。”姜明介紹說,精準細致的特色服務項目和內容,是特色主題書店的主打“招牌”,滿足不同讀者需求,重點突出空間互動體驗和文化休閑功能,吸引更多讀者到店消費,從而獲得長久的發展。
誠然,特色主題書店也面臨網絡書店的沖擊,門店圖書銷售很難維系房屋維護和較高的人工成本。姜明表示,雖然近年來,北京市、區兩級加大了對實體書店經濟扶持力度,但是轉型升級投入的資金在較短時間內很難收回成本。此外,特色主題書店主理人或店長管理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在閱讀文化空間管理運營上缺乏一定經驗,這些都會對特色主題書店的運營產生影響。姜明說:“從短期看向好發展,保持長期盈利或收支平衡,需要更好的服務模式和內容。”
目標:
打造實體書店“北京模式”
實體書店作為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成為城市重要的文化基礎設施。截至2022年年底,北京實體書店保有量超過2000家。“多、特、新、全”基本涵蓋北京實體書店特色,一方面彰顯北京實體書店建設碩果累累,另一方面也展示北京市新華書店發展所面臨的激烈競爭。
對此,姜明介紹說,近年來,北京市新華書店認真貫徹落實建設書香京城的戰略部署,積極拓展網點布局,構建嵌入式閱讀服務體系的同時,扎實推進實體書店升級,打造實體書店“北京模式”。
推動實體書店“北京模式”落地,姜明進一步闡釋道,在書店品牌方面,北京市新華書店將重塑老字號書店品牌形象,構建品牌矩陣,擦亮新華書店金字招牌,秉承老一輩發行人的優良傳統,持續鞏固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又賦予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內涵。同時,北京市新華書店重點打造特色主題書店、社區書店、校園書店等品牌,形成定位清晰、新老結合、內容互補的品牌矩陣,擴大服務外延,由書店品牌逐步向活動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拓展,讓品牌影響力滲透到各階層、各領域、各群體,全面助力“書香京城”建設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