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向澤映
習近平總書記從2013年提出加強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目前已經是十周年。回顧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重報集團)走過的歷程,有幾點經驗可以相互交流分享。
加強四個方面創新。從2013年開始,重報集團以項目為牽引,大力推進都市報與黨報的數字化轉型;之后,貫徹落實中央對媒體融合的精神,堅持技術創新、移動優先、內容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在技術創新方面,集團不斷發揮技術對媒體融合的支撐作用,堅定不移地堅持技術引領、技術創新,媒體更加突出數字化、智能化。與全國領軍技術公司合作,建成三級技術支撐平臺,即在全國率先建成“全媒體內容生產技術支撐平臺”;構建“集團新聞內容生產監管服務平臺”;建成集團“上游云”平臺,實現新聞生產、新聞管理、新聞資源的平臺化、數據化管理。在平臺創新方面,集團推動主流媒體上移動互聯網主戰場,在互聯網傳播革命大潮中重建重塑平臺優勢。2015年11月,上游新聞客戶端上線以來,短短幾年時間,下載量超過6000萬,成為中國西部上線的第一個綜合類新聞客戶端。華龍網牽頭打造的“1+41”重慶客戶端集群是全國首個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的市、區縣兩級大數據客戶端集群,下載量3258萬。在服務創新方面,重報集團從單純做新聞到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四務融合”,面向社會釋放傳媒生產力,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機制創新方面,華龍網創新媒體深度融合管理機制,基于“內容+技術+運營”的戰略實施路徑和“News+VIP”全鏈條服務生態圖譜業務實施路徑,在組織架構、人力資源、資金調度、機制保障、有效管理、文化建設共六方面實施落地,走出了一條新媒體集團深度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
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重報集團充分利用全媒體內容生產技術支撐平臺和新聞內容生產及運營監管服務平臺等數字化轉型平臺優勢,大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成果轉化,推動內容融合創新。從2016年起,華龍網報送的《穿越直播重返七十年前英雄之城》獲評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實現了重慶媒體和重報集團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零的突破,而后基本上每年都有精品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這些作品幾乎都是利用多媒體、融媒體生產方式多渠道傳播的成果。
從內部深融到外部廣融。近年來,重報集團不斷提升融合傳播能力,筑牢新聞宣傳主陣地。今年,重報集團結合報業新一輪改革的實際和要求,提出重點打造“1報1網1端1中心8平臺”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一是內部深融,通過內部深度融合、突出重點,抓好“四梁”的建設,就是要進一步抓好《重慶日報》、華龍網、上游新聞客戶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的建設,協同發展,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外部廣融,依靠市級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支持配合,建設好傳媒審讀監測平臺、軌道融媒體平臺、財經融媒體平臺、期刊融媒體平臺等八大專業化、分眾化、特色化的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