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坤玉)9月23日晚,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評獎終評第二場如期而至。當晚上演的13個作品,同樣力求在思想開掘上勇立時代潮頭、在題材選擇上回應人民所需、在表達形式上大膽創新創造、在審美追求上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有的作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豐厚滋養進行轉化與發展,積極踐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人偶情未了》融入提線木偶戲、梨園戲、高甲戲等元素,通過“偶”的視角講述藝人對提線木偶戲技藝的保護、傳承和堅守,致敬匠心;《靜聽松風》(原名《如六·君子》)從元代畫家倪瓚的《六君子圖》中擷取靈感,以武術的勁道結合身體的韻律,道出“和而不同”的思想之境;《茉莉吟》以何仿創作《茉莉花》的經歷為敘事主線,通過茉莉花、音符等意象,描繪出藝術之美、江南之美與文化之美,在清新意境中流淌出民族的崇高信仰和精神品格。
《茉莉吟》描繪出藝術之美、江南之美與文化之美。攝影:黃凱迪
有的作品將目光聚焦于當下,在平凡中照見偉大,心懷時代使命,致敬人民英雄。《問天》以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英雄為原型,展現航天員們探索浩瀚宇宙的矢志不渝,以此致敬一代代為航天事業不懈奮斗的科技工作者;《那是我的“家”》取材于《感動中國》人物萬佐成、熊庚香,刻畫了夫婦二人18年如一日的堅守,在炊香萬灶煙中傳遞出希望之火;《當我想你的時候》以當代消防員的生活為依托,以現實題材關照當下,通過講述關于奉獻的故事,展現出消防人員敬業愛崗的無私精神。
《問天》以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英雄為原型。攝影:黃凱迪
當晚演出中,依舊涌現了許多高揚民族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精彩作品。《延喬兄弟》通過塑造陳延年、陳喬年兩位革命者的形象,以溫情和浪漫的視角表現了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憧憬;《風聲》取材于麥家的同名小說,再現了我黨地下工作者面對身份即將暴露時的緊張過程,贊揚了他們的崇高精神和堅定信仰;《紅色之戀》通過女子群舞的形式,大寫意地舞頌出偉大華章,彰顯民族精神底色;《紅色情緣》通過當代青年人的視角,對一段跨時空的紅色情緣進行演繹,在大愛與小愛交織融一中書寫濃厚家國情懷。
《延喬兄弟》以溫情和浪漫的視角表現了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憧憬。攝影:黃凱迪
此外,對生命與人生的感思一直是創作常談常新的話題,許多頌揚著人性真善美的作品都在當晚引起觀眾強烈共鳴。《我的妻子》以守護患病妻子為表現內容,用細膩動人的身體語言唱響不離不棄的愛情贊歌;《舟》以雙人舞形式展現出在如山海逆旅的人生中,能有一人陪伴左右,給予彼此力量支撐、共同奔涌前行的美好寓意;《谷底之花》通過牽引與跟隨、主動與隨動的雙人配合,表達了對生命、自然與人生的靜思。
《谷底之花》表達了對生命、自然與人生的靜思。攝影:黃凱迪
本場終評演出的第二現場點評依舊精彩萬分,中國舞協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馮雙白,中國舞協副主席、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指出,今晚的參評作品展現出對現實題材創作的高度關注,編導們從真實而火熱的社會生活中發現細節、傳遞真情、遇見感動、彰顯深情厚意,視角獨特且貼近時代,具有想象力、創造力和現實性,同時指出在尋求轉換突破的過程中要注重以舞蹈本體為主、追求音樂與舞蹈形象的契合等建議與期望。
隨著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評獎終評第二場的圓滿結束,此次終評演出也已進行過半,最后13個作品即將在第三場的終評演出現場綻放亮相,中國舞協官方央視頻賬號、中國舞協官方抖音賬號將進行現場直播。
記者張坤玉
編輯徐美琳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