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舉辦的研學活動 錦州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提供
遼寧錦州,一座英雄紅色之城,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首戰遼沈戰役在這里打響。遼寧被稱為“抗日戰爭起始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鋒精神發祥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這些標簽都與錦州相關。如今,錦州正在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底蘊,以科技助力紅色遺產永葆底色,全面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
讓“錦州紅”融入“中國紅”
2022年8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錦州考察,先后來到遼沈戰役紀念館、東湖森林公園,他說:“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獨特文化氣質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及錦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將錦州的紅色精神代代相傳,錦州推出遼沈戰役紅色之旅和東湖森林公園生態之旅兩條旅游精品線路。
今年暑期,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到錦州體驗遼沈戰役紅色之旅,還有來自遼寧大學等的大學生在遼沈戰役紀念館參加為期近一個月的“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遼沈故事”紅色教育系列活動,在汲取奮進力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個人綜合能力。
近年來,錦州大力倡導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發展紅色旅游,開展了“追尋紅色印記”等主題旅游活動,推出了“休閑古城 紅色之旅”“英雄城市紅色游”“遼沈豐碑”等特色精品旅游路線,不斷宣傳推廣樹立“英雄紅色之城”城市文化旅游品牌,“錦州紅”作為“中國紅”的重要部分已走向全國。
保護、展示好紅色資源
結合紅色旅游保護好紅色文物、講好紅色故事是錦州近年來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城市的重要目標。
無人機獲取建筑群及周邊整體影像資料、使用誤差范圍不大于2毫米的三維掃描設備對現存建筑內外進行數據采集、按照舊址現有建筑布局和常規游覽路線進行全景影像還原……自2021年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被列入遼寧省革命文物保護工程以來,錦州引入科技力量,對舊址文物本體、周邊環境、室內陳列等進行了全面升級。“數字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能更好地通過整理、收集、記錄等方式保存文化遺產的信息,突破傳統保護方式所不能達到的展示要求與保真效果,使珍貴的文化遺產長存于數字世界。”工程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該工程還采用傳統工藝對文物本體進行修繕,文物本體(五間正房)內增加復原家具35件、當時的作戰和生活用品替代品279件,恢復了原有的防空設施。東廂房內開設的“小村莊與大決戰”專題展覽通過70塊展板、33件電文全面展示了東北野戰軍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完成指揮遼沈戰役的全過程。
近3年來,錦州市相繼完成了遼沈戰役紀念館園區提升工程、黑山阻擊戰“101”高地遺址保護及展示工程、配水池戰斗遺址修繕和保護工程等13項革命文物保護工程。今年2月,錦州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起草了《錦州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草案)》,為紅色文化的保護和活化提供政策保障。
依托紅色資源推進鄉村振興
結合紅色文化資源分布,錦州加大鄉村旅游發展力度,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新時代美好鄉村。
翠巖鎮牤牛屯村202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牤牛屯村依托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等紅色資源,不斷對村落進行升級改造,先后修繕了羅榮桓、劉亞樓等舊居和警衛連、通訊班等舊址,組建了凌海市牤牛屯文化旅游公司,大力發展旅游業,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牤牛屯還建設了黨員學習基地,截至目前,累計接待全國各地黨員干部4萬余人次。翠巖鎮年均接待游客近36萬人次,帶動全鎮增收300萬元。”錦州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紅色旅游不僅讓牤牛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催生了翠巖鎮集吃、住、研、學、游于一體的紅色旅游新模式。
除此之外,翠巖鎮充分利用錦州北站高鐵開通的契機,打造2小時“紅色+生態”鄉村游旅游圈,推出“百年紅色文化大集”。與此同時,翠巖鎮還聯合凌海西北五鄉鎮成立“錦州西北五鄉鎮鄉村振興聯盟”,打通地域限制,實現資源互通,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錦州共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和遼寧省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遼寧省鄉村旅游重點鎮(鄉)1個。在推進鄉村文化旅游工作中,錦州市始終將紅色文化列為發展重點,結合本地特色內容,打造村村有特色的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格局。
錦州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局長王丹丹表示,錦州將在實踐中找準突破口,發揮紅色旅游在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的比較優勢,以紅色旅游為旅游業發展的主線、遼沈戰役紀念館為核心、遼沈戰役主戰場錦州為中心,聯合吉林、黑龍江、河北東部、內蒙古東部等地,建立遼沈戰役紅色旅游聯盟,共同推進區域紅色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