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工藝美術>工美資訊>

    工美資訊

    到永康逛非遺民俗廟會

    2023-09-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劉穎


    方巖廟會期間,“九獅圖”非遺展演活動深受游客喜愛。

    永康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供圖

    每年農歷八九月份,一場江南地區有名的大型廟會——方巖廟會在浙江省金華永康舉辦。

    走進廟會現場,鞭炮聲響,鑼鼓喧天,方巖廟會上“打羅漢”“迎胡公”的民俗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羅漢們”(當地對參加廟會“打羅漢”表演的演員們的稱呼)在方巖后山的空地上舉著大旗,里外圈跳陣,不斷變化著隊形。“梅花陣”“長蛇陣”陣式靈活多變,長棍獨練、短棍對拆等武技表演精彩紛呈,游客和村民的歡呼聲喝彩聲不絕于耳。

    方巖廟會起源于胡公祭祀活動,始于宋代,歷經千年而不衰。胡公,名胡則,字子正(963—1039年),出生于浙江永康,為永康第一位進士,官至北宋權三司使(計相)。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歷代百姓所稱道。胡公文化在浙江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廣泛的受眾群體。

    2011年,方巖廟會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每年農歷八九月份舉辦方巖廟會,廟會規模大、會期長、形式多、影響廣,每年參加廟會的民眾達二三十萬人次,是我國江南地區最大的廟會之一。2021年,永康方巖鎮憑借方巖廟會項目獲得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近年來,永康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以胡公文化為人文特色,創作了多部文藝精品。2023年,婺劇《胡公》系列之《鹽榷風云》獲第十五屆浙江省戲劇節蘭花獎·特別獎。此外,永康對胡公文化知識產權保護有了新進展,申請注冊胡公文化系列商標9個,涉及293大類,開發的鎮紙、銅壺、銀雕、鈦杯等包含“胡公”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受到游客的喜愛。

    永康加大文旅融合力度,不僅挖掘民間文化寶藏,還以丹霞地貌為自然特征,打造方巖風景名勝區,景區美譽度和吸引力與日俱增;深化開發“十歲上方巖”青少年活動品牌,打造研學基地和宋韻文化旅游線路,將胡公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建設,打造了秀巖“曉舍”民宿品牌。

    (責編:楊虞波羅、李楠樺)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