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臻)9月22日,北京人藝又一部小劇場新排劇目《長子》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首演。作為小劇場劇目的又一次探索創新之作,《長子》仍然體現出北京人藝“一戲一格”的藝術追求——在一片看似夢境的舞臺氛圍中,作品以不斷流露出的溫暖感染了現場觀眾,并帶觀眾進入了一場關于人生旅途的探討。據悉,《長子》本輪將演出至10月9日。
《長子》本輪將演出至10月9日。
這部俄羅斯劇作家萬比洛夫的作品雖然創作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但其反映的內容卻與當下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全劇由兩個青年因為錯過末班車需要借宿而陰差陽錯闖入老人家中,并謊稱是老人的長子而開始,之后劇情展開——渴望親情的老人對這個謊言深信不疑,青年人的靈魂因此受到震撼,決定留下,最終還讓原本準備遠行的老人子女也做出了不一樣的人生選擇。這樣“反轉”的劇情,不僅構成了作品的戲劇性,更是揭示了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主題——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信任、真誠交流,能夠讓人生旅途變得更有意義。“愛與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美好的情感。”該劇藝術指導馮遠征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觀眾走進劇場收獲心靈的治愈。
該劇藝術指導馮遠征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觀眾走進劇場收獲心靈的治愈。攝影:李春光
“作品中既有作者對青年人的關注,探討他們應該是什么樣的面貌。也有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導演張彤表示,這部戲中發生的一切始終是真誠的。離開與留下,是人生旅途的必要經歷,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即便長子與老人最初由謊言開始,但他們之間的交流始終充滿了真誠和善良。“我們的生活就是在路上,但是一路上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情感,能夠給人溫暖。”
這部作品給了青年演員極大的創作空間。攝影:李春光
節奏明快、幽默感十足的臺詞,敏感細膩的情感表達,這樣的作品給了青年演員極大的創作空間。周帥扮演的“長子”布西金以真誠與愛寄托著內心的情感,李麟扮演的老人薩拉法諾夫雖然孤獨、敏感卻又不失溫暖,孫翌琳扮演的女兒尼娜有強烈的個人意識卻依舊不掩熾熱鮮明的情感……整個舞臺表演上,演員們都以自己真實的生活狀態、直面觀眾的交流感,讓這個頗具荒誕性的故事回歸到現實之中。在臺詞變化、情緒轉換之間,他們將人物的心理變化、臺詞背后的潛臺詞清晰地表達出來,讓觀眾產生與劇中人同頻的感受與思考。全劇雖然在探討一個深刻的主題,卻采用了輕松的呈現方式,幽默感十足的表達讓觀眾在笑聲中體會到內心的感動。
舞臺上不僅構建出室外場景,更延伸出在路上的空曠感。攝影:李春光
荒草叢生的舞臺,破舊的電話亭,寫滿音符的黑板,隨著劇情發展變換功能的紅色沙發……在小劇場舞臺上,不僅構建出室外場景,更延伸出在路上的空曠感。整臺的舞美設計配合色彩鮮明的燈光,營造出了一個如同夢境般的超現實空間。恰恰是這樣表面荒蕪的設計與人物內心的溫暖形成了強烈反差。借助口風琴、吉他等現場彈唱的音樂,制造出一種文藝浪漫的氛圍。“我們構建了完整的舞臺語匯。”導演張彤介紹,主創們希望通過各種舞臺手段,讓作品與觀眾產生更真切的交流。“或許此刻與過往中,回望和前行都無從下腳,但我們已經在路上。”導演如是說。
記者劉臻
編輯徐美琳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