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廣東省梅州市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名列其中。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成功通過驗收,成為廣東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多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秉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圍繞“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目標,全力推進實驗區建設,推動客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實現質的飛躍,
生態保護區建設進入新階段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并經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設立的特定區域。
“自2010年設立實驗區以來,三大方面的變化值得關注:梅州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的申報從被動變為主動;政府部門重視且逐年加強政策資金保障;社會認可度高,文化自信得到進一步提高。”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院長肖文評說,“從實驗區到保護區僅兩字之差,對梅州而言卻是‘質’的飛躍。此次通過國家驗收,是對梅州、對客家文化傳承發展的一次認可,標志著保護區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于2010年5月獲原文化部批準設立,總體規劃于2017年5月獲批實施。保護區覆蓋梅州市全境8個縣(市、區),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對此,梅州成立市級實驗區管委會,8個縣(市、區)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形成“市管委會+大埔縣示范區管委會+其他縣(市、區)管理中心”的總分館模式。同時,將實驗區建設經費納入市、縣兩級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2018年至2021年,市級財政安排經費1488萬元,積極爭取中央財政2725萬元、省級財政2140萬元,并撬動社會參與資金68.6億元,形成上級資金支持、本級財政投入和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
“邁入保護區這一新階段,梅州要繼續加強非遺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將整體性保護貫穿生態區建設的始終;要找出梅州特色,把保護傳承活動作為彰顯地方特色的有效載體,不斷挖掘客家文化內涵,避免出現同質化。”廣東省文史館館員、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張春雷表示。
連接當代生活,
開辟非遺保護“新天地”
吃過晚飯,梅州市民李國偉沿著梅江河散步至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準時出現在牡丹劇場,“周五看漢劇,周六聽山歌,日子過得樂呵呵”。
梅州充分發揮非遺資源優勢,推動文化活動、演藝精品進校園、進景區、進展區,精心打造“客都文化公益講堂”“周五有戲、相約周六”等文化惠民活動。
“我們以客家非遺為題材,創演了《春鬧》《林風眠》等具有嶺南氣派、客家風格、梅州特色的精品力作,助力人文灣區建設。”梅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梅州通過打造非遺文藝精品、舉辦系列非遺藝術周活動、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大力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等,盤活了文化遺產,有效推動了非遺項目活態傳承,也帶動了貧困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梅州要通過生產性、經營性保護讓非遺項目‘活’起來。例如,茶制作技藝、梅縣金柚、釀酒技藝、足球運動、陶瓷燒制技藝等非遺項目,都能在文化方面謀劃‘打糧食’項目,助力梅州實體經濟發展。”肖文評說。比如,豐順縣創作了《千年火龍》實景劇,將原本一年僅一次的火龍表演變為每周一次,讓更多游客一睹埔寨火龍表演的魅力。大寶山旅游度假區開發了《探尋非遺火龍》等研學課程。迄今為止,景區已接待來自周邊城市的學生6萬余人次。
據悉,自設立保護區以來,梅州通過實施“種子”“枝葉”“幼苗”等工程,不斷推進梅州非遺傳承能力建設。截至目前,各類培訓學校和機構共培養人才近萬名;廣東漢劇幼苗班培養了100多名學員;客家山歌幼苗班已開辦13期,培養了1200多名學員,為保護區提供了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10余年來,梅州非遺項目增長5.5倍。據悉,2010年梅州有6項國家級、21項省級、37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十大類別的四級非遺項目427項,認定四級非遺傳承人485位,構建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
形成大格局,
讓客家文化持續“出圈”
“梅州要打造宜游的文化高地,高質量建設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在今年初召開的梅州市高質量發展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動員大會上,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說。
當前,梅州正全力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而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也將融入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持續深化保護區整體性保護。與此同時,作為廣東目前唯一獲授“東亞文化之都”的城市,梅州正深入挖掘并用好客家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擴大客家文化的“朋友圈”,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截至目前,梅州在海內外設立了1個推廣中心總部、25個推廣中心,輻射到東亞、東南亞、歐洲等地區,形成涵蓋客家同胞聚居地、主要客源地和航線航班抵達地的客家文化宣傳推廣網絡。
進入新的階段,梅州將主動打好“融灣牌”,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
梅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灼明表示,梅州將持續深化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整體性保護,大力推進客家文化活態傳承,精心打造客家非遺文創品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