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用戶提供優質閱讀體驗和更多應用場景——
9月20日上午,參會人員在第十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出版融合發展工作成果展上體驗入選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的作品。
步入甘肅省敦煌國際會展中心A館,出版融合發展工作成果展首先映入眼簾。項目帶動、成果紛呈、數說融合……9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首日,同步進行的出版融合發展工作成果展吸引眾多參會人員駐足。
10年來,我國數字出版蓬勃發展,已成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當天下午發布的《2022—202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達13586.99億元,較上年增加6.46%。
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工程、優秀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出版工程、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以及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出版業科技與標準創新示范項目,在成果展上形成矩陣,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見證融合出版高質量發展步履不停……
看到2021年度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專項經費資助項目——“中華書局《永樂大典》專題數據庫”宣傳片在成果展屏幕上播放,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濤感到十分高興。他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做好古籍數字化工作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古聯公司今后將進一步推動古籍數字化與傳統出版的融合發展,為古籍事業的繁榮作出貢獻。
作為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2021年度入選項目之一,貴州出版集團“紅色記憶·貴州紅色文化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對貴州紅色經典出版物內容資源的分析解讀和二次策劃,形成“一主庫多子庫”的內容建設模式。貴州出版集團編委辦副主任、貴州數字出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忠凱第一時間參觀了成果展。他圍繞數字化平臺建設如何助力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表示,數字化平臺要加快現有優質、特色資源數字化進程,爭取一次收集、長期使用。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為內容資源賦能,為用戶提供優質閱讀體驗和更多應用場景,為內容的深度挖掘探索建立集采集、制作、宣推、運營于一體的融合出版生產流程奠定良好基礎。
三秦出版社數字出版與網絡營銷部主任張軍亮入選了2022年度出版融合發展優秀人才遴選培養計劃,他此次以參展商的身份參加數博會。在他看來,隨著數字出版新興業態的不斷涌現,培養“一專多能”的高效復合型人才是實現出版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三秦出版社以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為驅動,依托優質內容資源,通過項目帶動戰略,走出了一條精品出版帶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出版融合創新發展道路。自己能夠入選出版融合發展優秀人才正是得益于此。”張軍亮告訴記者。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入選成果彰顯技術驅動提升出版融合發展效能。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中心主任陳俊武在參觀完成果展后表示,融合出版離不開信息化基礎。新技術層出不窮,原有技術更新迭代不斷加速,出版單位應當具備“善假于物”的本領,通過技術融合、內容融合、渠道融合、人才融合、業態融合,為出版活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