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河南鄭州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4年來,沿黃九省區深入挖掘利用黃河文化資源,將“黃河之水”融入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中,用新時代“黃河文旅大合唱”,向世人呈現被保存在河流與歲月之中的民族精神記憶。
保護大河文化 傳承大河精神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黃河謠生態文化園內的黃河謠工匠博物館,以2000余件黃河沿岸生產生活用品,展示著幾百年間當地黃河文化的傳承。獨具特色的場景化展示方式,每年吸引游客5萬余人次。“在這里更深入地看到黃河深藏的文化內涵,通過一件件展品感受到黃河磅礴的生命力。”一位游客感慨。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聯合印發《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等,突出頂層設計,在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創新黃河文化傳承利用等方面,對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沿黃九省區始終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把黃河文化遺產保護擺在突出位置。
山東省將黃河文化遺產帶列入全省“七區四帶”文物保護片區戰略,推動黃河干支流線性文化遺產廊道建設,對東平湖三河六岸、濟南百里黃河遺產帶、入海口鹽業遺址群等重點區域進行集中連片保護。
作為黃河流入四川省境內的第一縣,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邊陲的石渠縣不斷治理修復,堅持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第一道崗”。同時,石渠縣建立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博物館、紀念館加強與學校、企業、社區、軍營的交流與合作,以“第二課堂”增強百姓對石渠縣黃河流域文化保護的意識。
近年來,河南省開封市統籌黃河、大運河、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等重大戰略,打造了州橋—古汴河運河遺產區保護利用項目、960非遺文創園、順天門遺址博物館、黃河懸河展示館等。圍繞“治黃史詩”等5條重點線路,推出10個重要展示點14個子項目,全面塑造“一城宋韻 東京夢華”城市主題形象,以開封與黃河的緊密關聯詮釋人類文明和自然造化的共榮共生。
“黃河+”讓“詩與遠方”的觸角延伸更遠
擁有世界遺產20處、不可移動文物30余萬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約900項、國家5A級旅游景區84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9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29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85個……豐富的特色文旅資源,給沿黃九省區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日前發布的《2023中國黃河旅游發展指數報告》顯示,近年來,黃河文化旅游熱度持續上升,文旅融合推動黃河旅游產品日趨豐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助力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黃河成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平臺,黃河流域也成為全國最壯觀的旅游景觀帶之一。
8月5日至17日,“行走黃河源頭 旅讀大美青海”2023首屆(青海)黃河文化旅游帶宣傳推廣系列活動在青海省舉辦。從7月底開始,青海相繼開展了“天下黃河我來說”——黃河流域方言贊家鄉短視頻征集、相約大美青海 溯源黃河之美——“歪果仁”帶你游青海第二季、“直播黃河”大型融媒體活動等一系列宣傳活動,展現從三江源到入海口5464公里九曲黃河的多姿多彩。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正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創新之舉。
走進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楊廟·黃河里旅游度假區,一股清新、整潔、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個具有鮮明黃河口風俗特色的旅游度假區正敞開懷抱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今年年初,山東全面啟動沿黃河、沿大運河、沿齊長城、沿黃渤海、沿膠濟鐵路線“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東營以文化體驗廊道整合全市文旅資源,讓文化體驗廊道成為當地百姓的生態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為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文化支撐。東營還對黃河口民間草編技藝、南嶺老揚琴技藝等傳統工藝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打造特色手造品牌;創建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精品文旅名鎮,打造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結合當代人的消費習慣和審美取向,越來越多的黃河流域文化資源被應用于當代生活場景之中。河南舉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元宇宙創造者大賽,以黃河沿線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主線,打造游戲新玩法及數字新場景,創新線上數字空間和產品,以最新潮的形式展現厚重的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包頭市舉辦黃河幾字彎內蒙古文旅商品創意設計大賽暨包頭市第三屆文化旅游創意作品大賽、包頭市文旅商品伴手禮評選等活動,打造能“帶得走”的黃河文化……
從單打獨斗到美美與共
心共黃河水,氣同萬里合。近年來,沿黃九省區以黃河為紐帶,以文化為靈魂,促進建立區域間文化旅游合作機制,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進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
為加強跨區域協調與聯動發展,文化和旅游部串點成線、連線成廊,發布了10條以中華文明探源、黃河生態文化、黃河安瀾文化、中國石窟文化、黃河非遺等為主題的跨區域黃河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同時,精心設計了40條“黃河文化旅游帶”精品線路,涵蓋行程規劃、路況介紹、沿途城市和景區、游玩錦囊等信息,吸引旅游愛好者發現和探索黃河文化與自然之美。
與此同時,在河南省鄭州市成立的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聯合推出黃河文明系列巡回展;在山西省太原市成立的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在黃河流域石窟寺保護利用、研究展示、對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在山東省濟南市成立的沿黃九省區戲曲發展聯盟,成為地方戲曲藝術創作、實踐、展演、科研、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涉及文化和旅游多方面的跨省域合作持續開展,沿黃九省區開啟攜手邁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千里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位于晉陜大峽谷。去年,黃河壺口瀑布旅游區成為山西、陜西兩省共創的跨省域5A級旅游景區,兩地統一門票、統一名稱、統一地名格式、統一標識,共同擔當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使命。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今年2月,由山東、甘肅兩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的“好客山東·如意甘肅”雙向游啟動,共同推進文旅資源共享、政策互惠、客源互送、宣傳互聯,聯合打造黃河上下游“好客山東·如意甘肅”文旅協作品牌。7月至9月,2023“黃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活動在巴西、美國、韓國、拉脫維亞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專場活動,圍繞“看九曲黃河 聽華夏故事”主題,將黃河兩岸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幸福萬家的和諧畫卷,全方位、立體化呈現在世界面前,在海內外受到廣泛關注。
大河湯湯,華夏泱泱。如今,沿黃九省區在“傳承一方文化,促進一方經濟,推動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實。
(統稿:朱萌 參與采寫:蘇銳、張瑩瑩、阿勒得爾圖、王慧、祁小寧、郭志清、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