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為從廣東省高州市遠道而來的賓客精心準備了專場文藝演出,唱響“馮冼文化”之歌。遼寧北票、廣東高州,一北一南兩座城市,因一段歷史文化而賡續千年友誼,共謀文化發展之路。
北燕南渡
帶動當地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
北票市與高州市的淵源,要從一段“北燕南渡”的佳話說起。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及漢人馮氏,先后在朝陽建立前燕、后燕、北燕三個地方政權。“三燕”王朝均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都城或陪都。“三燕”王朝的北燕,后漢族馮氏為帝。公元436年,偏居遼西一隅的北燕被北魏所滅。亡國之際,在北燕昭成帝馮弘第四子馮業的統領下,由遼南登船渡海投奔劉宋王朝。為穩定根脈,馮業之重孫、高涼太守馮寶與高州俚族部落聯盟大首領冼英聯姻,史稱“馮冼聯姻”。
馮寶與冼英聯姻后,以漢禮為本,積極推行漢文明。他還多次平定叛亂,保一方黎庶平安。之后,高涼郡遍布沃田良疇,十里八鄉雞犬相聞,朗朗讀書聲處處回蕩。當地百姓對馮寶感恩有加,親切地稱他為“馮寶公”。
馮寶冼夫人后裔、馮寶冼夫人聯誼會會長馮金卓告訴記者,馮冼兩族聯姻,在一定程度上使漢文明進一步深入嶺南地區,帶動當地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過去的貧困之地財富日聚、人丁興旺,日漸成為富貴鄉。
友誼重敘
南北文化交融并進
1500多年后,南北的再度牽手,源于遼寧知名歷史文化學者張松的“三燕”尋蹤。2013年初,張松在廣東肇慶尋訪前燕慕容后人的途中,看到了高州市舉辦紀念冼夫人誕辰1500周年活動的有關報道,這正是他深入研究的“三燕”歷史的重要部分。這一發現令張松十分激動,迅速開啟了“馮冼文化”北方歷史溯源角度的研究工作。通過找尋歷史資料、實地調研考察等,逐漸拉開了北票市、高州市友好往來的序幕。
2018年4月19日,在高州市中山紀念堂,北票市與高州市簽訂了“千年友好城市”協議。隨著高州·北票千年友好城市簽訂儀式的舉行,這兩座跨越萬里的城市因同根同源而親情永續,因同心同文而心相連、手相牽。2019年底,馮寶公、冼夫人合像立于北票博物館“三燕”廣場,更讓這段歷史從古老的光陰中走向大眾。
伴隨著文化連蒂,北票市、高州市的文化互動活動精彩紛呈。高州電視臺在北票拍攝紀錄片《尋找冼夫人足跡》,北票赴高州拍攝三燕文化相關紀錄片,北票、高州舉辦冼夫人好心文化書法美術攝影聯展,北票市西官營鎮與高州市長坡鎮成為“友好鄉鎮”……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增進了兩地的友誼。
合作交流
推動兩地多方面發展
在“馮冼聯姻”歷史中,冼夫人留下的傳奇故事很多,其流傳下來最具代表性的言語是“吾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馮冼家族締造的“好心精神”已被廣東茂名、高州市政府提煉、升華為“對黨對國是忠心,為民服務用全心,做人做事憑良心,止于至善進取心”的時代主題,這與北票市倡導的“德耀北票、人文川州”的理念如出一轍。
據統計,自2013年至今,兩市交流往來達32次之多,包括演出、文物展覽、教育等活動。不僅如此,在馮寶公、冼夫人合像立于北票博物館“三燕”廣場之日,茂名馮氏商界代表馮春強與北票市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商業合作計劃,包括馮冼文化產業園的未來規劃、兩地農產品資源的深度開發等。高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慶高表示,朝陽、北票優質的大棗、小米、地瓜、杏仁等農產品,對800萬名茂名人、180萬名高州人是“剛需”,同時,高州古貢園的荔枝也有望北上,朝陽、北票市民將嘗到古貢園荔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