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遼寧大鹿島:赴山海之約 品文化盛宴

    2023-09-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邱娟

    e2964ba0e3c88d042dc90b9e68d14cf7_rApntWUENPKAKb30AAJVHsKYpc4893.jpg“2023丹東東港首屆海島文化旅游節”文藝晚會現場

    9月1日至3日,“鳥語花香游東港”2023丹東東港首屆海島文化旅游節——孤山鎮大鹿島第一屆文化旅游節舉辦。本屆海島文化旅游節以“赴山海之約 品文化盛宴”為主題,吸引了眾多游客。

    大鹿島村隸屬于遼寧省東港市孤山鎮,是中國海岸線最北端第一大島,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近年來,大鹿島村不斷加快海島文化建設,通過自身優勢,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文旅融合之路。

    天萃物華 地聚靈象

    “開海啦……”伴隨數十名漁民漁嫂的齊聲吶喊,大鹿島村東月亮灣前灘鞭炮齊鳴,百艘漁船競相揚帆起航出海。9月1日上午,“大鹿島第一屆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結束后,開海祈福儀式登場,宣告為期4個月的黃海伏季休漁結束,大鹿島村漁民迎來新一年的采捕豐收季,開啟“金秋第一網”,漁民開始勞作,期待豐收。

    村民代表誦讀開海頌文后,大鹿島村黨委書記張宗義號令開海。漁民將第一杯酒敬給鄧世昌等甲午海戰犧牲的官兵,展現大鹿島人銘記歷史、不忘英烈的情懷。在鄧世昌雕像、鄧世昌陵園等地,村黨委安排導游為游客講述愛國歷史故事,并舉行“銘記歷史 砥礪前行”主題教育活動。

    大鹿島村青山碧透、海水湛藍,具有典型的北國海島風光,在海洋的調溫作用下,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新的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豐富。大鹿島村以其寸海寸金的經濟價值、相對完整的生態價值、獨具特色的景觀價值,被譽為“黃海明珠”。

    大鹿島村“天萃物華,地聚靈象;史海鉤沉,積淀厚重”。景區內“英式燈塔”“丹麥教堂遺址”“嘎巴棗古樹”勾勒出海島風韻。“寶龍灣休閑漁業”撒網垂釣、灘頭拾貝,讓游客盡情體驗漁家風趣。在“金龜園”“月亮灣”“東口觀景臺”夜半聽濤、晨觀日出,令人流連忘返。

    漁家文化 鄉土記憶

    大鹿島村秀麗的自然景觀、質樸的風土人情與悠久的歷史文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漁家文化。

    “昨日開海,千帆出航;今夜漁歸,魚蝦滿倉。今夜,眾鄉親父老齊聚海邊,精心制作海燈敬獻海洋……”9月2日晚,大鹿島村全體村民齊聚海邊,共同舉行放海燈祈福活動,48盞海燈被放入大海,寓意“四平八穩,漁業豐收”。

    張宗義告訴記者,正月初一秧歌拜年、正月十三放海燈、耍燈碗、祭海神等民俗活動深入人心,大鹿島村祈海民俗文化活動已經延續近400年,形成了深植于海島居民內心的民俗文化傳統,2020年5月13日,丹東市將東港祭海祈福習俗列入丹東市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性項目名錄。

    除了傳統文化,大鹿島村還在人文環境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除新冠疫情期間外,大鹿島村每年舉辦一次“村晚”,節目全部由島上居民自編、自導、自演,內容結合島上民風、民俗和民情,展示新時代新村民的生產生活。另外,大鹿島村還不定期舉行以沙畫、沙書、沙雕藝術為主題的海洋文化節,多角度持續不斷加強文旅融合力度。

    以養帶游 以游促養

    9月2日至3日,孤山鎮黨委政府在大鹿島村甲午陵園開展“緬懷先烈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8周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近年來,大鹿島村深挖甲午海戰紅色歷史文化,島內建有甲午陵園、鄧世昌雕像等設施,兩處紀念地占地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歷年清明節、國防教育日、海戰紀念日等都會組織黨員、在校師生、駐軍及企事業單位人員到甲午陵園憑吊英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該村先后投入300多萬元,用于甲午陵園、鄧世昌雕像等的修繕與維護,“甲午海戰博物館”項目已被列入鎮政府規劃設計。

    張宗義表示,大鹿島村充分依托海島特色、甲午歷史、地域人文等優勢資源,構筑出一條以養帶游、以游促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漁業產業鏈,直接或間接為本村村民提供1000多個從業崗位,村民不出村即可實現就業。據粗略統計,大鹿島村2022年全年實現社會總產值8.2億元,全村人均收入3.1萬元。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