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今年暑期火爆市場的電影,《長安三萬里》必然榜上有名。在剛結束的服貿會上,《長安三萬里》閃耀展場,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
在首鋼園1號館首都版權展的入口處,一幅長達3米的《長安三萬里》唐風畫卷掛軸畫格外顯眼。在這幅掛軸畫中,濃縮了蘆葦蕩、黃鶴樓、長安城、揚州城等電影中的經典場景。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到,這幅掛軸畫是由阿里魚旗下娛樂電商平臺“造點新貨”打造并推出的《長安三萬里》電影正版周邊眾籌項目中的爆款商品之一。觀展現場,不少觀眾表示,這不僅仿佛一下子將他們拉回到了電影中所展示出來的時代,也讓他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高適、李白、杜甫等歷史人物的跌宕人生。
打通授權服務全鏈路 全面提升版權影響力
阿里魚品牌負責人張弘遠告訴記者,作為阿里影業旗下IP交易及創新平臺,阿里魚依托阿里生態資源與數字能力,一直致力于打通業內獨有的“IP2B2C”服務全鏈路,助力中國版權授權行業發展。
在現場,記者看到,阿里魚展出了近期借助授權、眾籌等商業化手段對包括文博、非遺在內的多種傳統文化IP進行開發和傳播的實際成果。除掛軸畫外,阿里魚還帶來了折扇、徽章、抱枕等多種《長安三萬里》的授權周邊商品。
據了解,憑借在電影熱映期間的快速反應,造點新貨高效整合阿里電商和文娛生態資源,將內容IP的熱量和生態資源的流量迅速轉化為周邊商品的銷量,實現“三量共振”的有機聯動。從春節檔熱門影片《流浪地球2》眾籌項目以1.2億元銷售額打破國內行業紀錄,到優酷人氣劇集《長月燼明》主題人物系列手串單品銷售額超1000萬元,再到《長安三萬里》的系列眾籌項目,造點新貨已經在影視類IP眾籌運營上屢獲成功。
現場,由阿里魚推動和參與的傳統文化IP商業化項目同樣吸引眼球。非遺衍生品牌朱炳仁·銅與《國家寶藏》合作IP產業融合項目——以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為設計藍本推出的定制茶/花銅器產品系列可謂“強強聯手”。冷酸靈品牌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師傅攜手陜西歷史博物館各自推出的國寶文物主題聯名商品設計新穎、別具匠心。
據了解,目前,阿里魚的IP矩陣已經實現了對動漫游戲、藝術文創、影視劇綜、科教文體等類型的全面覆蓋。“通過積極促進品牌商家與文博、非遺IP的合作,阿里魚希望讓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走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并實現其商業價值和品牌影響力的全面提升。”張弘遠說。
搭建商業營銷平臺 打造數字應用場景
隨著數字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文博文創類版權的保護與開發,阿里魚也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創新與探索。
在版權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論壇上,阿里大文娛集團品牌市場總經理、阿里魚副總裁張薇作了題為《阿里魚助力版權行業發展 數字技術推動中國文化傳承》的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阿里魚憑借自身在版權交易和授權領域多年的行業經驗與資源積累,并充分借助阿里生態的豐富資源與數字能力,通過IP授權、電商及全域營銷、渠道運營、實體和數字商品開發等多種方式助力文博、非遺等優秀傳統文化IP發展與探索。
2022年5月,由阿里魚運營、以文博文創內容為核心的“魷物”數字文化資產交易平臺正式上線。截至目前,魷物平臺上已經先后發行過緙絲、蜀繡、龍泉寶劍、木版水印、撲灰年畫、京派剪紙等6個非遺主題數字資產項目,合計發行作品30余件。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阿里魚還聯合阿里巴巴ideaLAB創新孵化平臺在魷物“幻想博物館”中推出“創作屬于你的AI敦煌飛天”活動。
此外,今年阿里魚還與中國文保鏈發起方中創文貿(北京)文物藝術品有限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作為國有文化版權保護服務及文博文創產業數字化平臺,中國文保鏈將為機構及個人用戶提供數字資產的登記、確權、存證、維權監測、版權保護服務。未來,雙方會緊密合作,通過制定文博文化數字化標準,建設統一素材及應用版權庫,提升文物和藝術品科技創新應用水平,全面助力優秀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及多場景應用。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企業當仁不讓的社會責任。”阿里大文娛集團副總裁、阿里魚總裁吳倩說,未來,阿里魚將繼續打造開放平臺,借助自身在IP授權領域的經驗與能力,攜手版權行業內的合作伙伴,共同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