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在石家莊正定古城來一場文化體驗之旅,在北京中軸線上穿梭行走領略古都魅力,漫步于上海外灘感受曾經的風情和現代城市的繁華……
今年夏天開始,City Walk(意為“城市漫步”)成了新潮的旅游熱詞。無論是在石家莊、保定等省內城市,還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City Walk在年輕人中迅速流行。
從此前火爆一時的“特種兵式旅游”“反向旅游”,到最近走紅的City Walk,引領旅游風口的年輕群體不斷開啟新的旅游模式,給文旅產業帶來新的機遇。
追求沉浸感和新鮮感
“沒想到石家莊還有這么漂亮的法式建筑。”
“原來這個飯店歷史這么悠久,見證了石家莊的百年發展。”
…………
8月13日,劉湘和朋友在石家莊市正太飯店門口一邊拍照,一邊忍不住贊嘆。
來自邯鄲的劉湘是一名“95后”,她已在石家莊工作兩年,但對這座城市的很多街巷和景點并不熟悉。劉湘說,這次來正太飯店“打卡”,是因為看了某社交App上的一條City Walk攻略。
“搜尋旅游攻略時,我第一次聽說了City Walk這個概念。”劉湘表示,她在平臺上搜到的這條熱度靠前的City Walk路線為: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灣里廟步行街→正太飯店→大石橋→勒泰莊里街→河北博物院→火車頭步行街……
“我感覺這種旅游方式很適合我,也節省時間,雖沒有什么大旅游景點,卻特別舒服自由,還能了解城市的文化內涵,感受城市煙火氣。”
最近幾個月,像劉湘一樣喜歡上City Walk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上海的黃女士曾在一天內參加了兩場有組織的City Walk。黃女士在上海工作三年多,她說,如果不參加City Walk,上海很多地方即便路過也不會真正了解。通過參加活動,有人帶著自己到城市各個角落走一走,聽聽故事,這種體驗與眾不同。
34歲的秦爭鳴對此也有類似的感受。他是秦皇島某學校的老師,今年6月,他偶然刷到了一條名為“秦皇島Ctiy Walk計劃”的帖子,稱此活動將以微視角觀察城市,與老城區深度對話。愛好文化和攝影的秦爭鳴立刻報名參加。在他看來,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重新認識這個城市”。
City Walk,似乎一下子就火了。來自馬蜂窩旅游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馬蜂窩站內City Walk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21%。在某知名社交平臺上,與此相關的筆記已經超過50萬篇。DT財經和DT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旅游調研報告》則顯示,在幾種新型旅游方式中,82%的人想嘗試City Walk,遠遠超過了其他旅游方式。
City Walk的走紅,離不開社交和旅游平臺的助推。記者在一些旅游平臺上搜索發現,不僅有大量City Walk的路線分享,還有專門的組織者發布相關活動,甚至有不少網友尋找伙伴,結伴漫游城市,共享一段旅途。
City Walk與“壓馬路”到底有何區別?
“當然不一樣!”身為旅游愛好者的周曼已經在石家莊組織了多場City Walk活動。她介紹,City Walk是一種城市微旅游方式,最早起源于歐洲。和“壓馬路”相比,選擇City Walk的年輕人更加注重“游”的體驗,他們會從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等各方面,尋找并感受一座城市的生命力。
有專家認為,City Walk突然走紅,是因為大家希望旅游是充實、豐富、有新體驗的,希望與人和場景產生鏈接,與周邊和附近產生鏈接。
馬蜂窩發布的《當代年輕人旅行圖鑒》報告中也曾提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旅行中的自我定位已從過去的“參觀者”變成了如今的“體驗者”,他們希望親身融入當地,感受寫進城市街巷中的人文歷史,以及最地道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對此,許多參與過City Walk的年輕人表示,City Walk雖然旅行距離不遠,但更追求質量和深度,沉浸感和新鮮感是City Walk相比“壓馬路”的最大區別。
個性化多元化旅游新模式層出不窮
“我覺得挺新鮮,但并不意外。”談及對City Walk突然爆火的看法,有十幾年從業經驗的石家莊某旅行社負責人陳志威告訴記者。
“從各種類型的‘反向旅游’,到今年先后走紅的‘特種兵式旅游’和City Walk,年輕群體引領的各種旅游新模式可謂層出不窮。這些新的旅游模式,跟打卡式的傳統跟團游或者自駕游有很大不同。”陳志威表示。
什么是“反向旅游”?
不同于逛知名旅游城市、知名景區,“反向旅游”以“遠離人群”“不逛著名景區、不逛網紅城市”為特點,主打清閑、輕松的獨特體驗。
“以前每到節假日,人們的首選大多是一線城市或者著名旅游城市,去的也多為熱門景點。”剛剛結束自己暑期旅行的在校大學生小趙告訴記者,“去熱門景點,不是堵在高速上就是堵在景區里,好不容易進去了,還被人流擠著往前走,有時候甚至寸步難行。”
如今,在各種社交平臺上,“反向旅游”的話題熱度很高——“反向旅游地推薦”“避開人流,冷門景點盤點”“假期不扎堆,冷門好玩的旅游景點攻略必看”,幫助年輕人更好地選擇旅行目的地,讓假期更舒適。
在這種趨勢引領下,不少年輕人開始了自己的“反向旅游”。他們不特意做旅行攻略,不去熱門景點,告別熙攘的人群,說走就走。
年輕人開始“反向旅游”的另一個表現是“躺平游”。
“過去,大多數人的旅游是‘在路上’,無論是跟團還是自己坐火車出行,‘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情況非常普遍,一趟幾天的旅程下來,感覺除了累還是累。”陳志威表示。
“躺平游”則完全不同,游客不再執著于趕路、逛景點,而是選擇躺在酒店或民宿睡到自然醒,躺夠了才出門。廣州、上海、北京等多地酒店從業人士表示,高溫環境下,住客在室內的停留時間顯著變長,住著玩兒的“躺平游”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新玩兒法。
隨著“躺平游”的熱度攀升,能避暑、沖浪、曬日光浴的海濱城市成為游客們的絕佳選擇。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暑期以來,平臺上的海濱浴場、沖浪的攻略筆記分別同比上漲320%和110%,包括秦皇島、青島、大連、威海、惠州、三亞等在內的海濱城市的民宿訂單量上漲顯著。
與此同時,主打深度體驗的民宿周租、月租需求火爆。美團民宿數據顯示,暑期以來,按周或月預訂的民宿訂單量同比上漲超200%。
“很多客人訂民宿就是為了來體驗海邊慢生活,白天睡到自然醒,等傍晚涼爽一些,就去海邊散步。”秦皇島北戴河一位民宿負責人表示,為了讓房客在民宿內擁有更好的體驗,她不僅增加了私家泳池、家庭影院、游戲機、卡拉OK等豐富設施,還會組織房客進行庭院燒烤、戶外游戲等活動。
為何以年輕群體為引領的新旅游模式層出不窮?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戴有山認為,這與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變化有關。
“年輕游客出生時代以及成長時代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口流動加速、文化碰撞頻繁,在他們身上打上了烙印。”戴有山分析,這些成長烙印反映到旅游行為中,通常表現為崇尚個性、敢為人先、重視體驗、注重悅己,以及腦洞大開、不按常理出牌等特點。
同時,自媒體時代到來、網絡“種草”效應等進一步催生了年輕人旅游新趨勢:他們勇于探索,成為某些旅游城市的原始游客;他們重視感受,以身心愉悅為目的,排斥人擠人的景區;他們想法獨特,不受前代人“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旅游慣性影響;他們既追求個性、與眾不同,又尋求圈子、樂于分享。
關于這一現象,同程研究院與騰訊營銷洞察聯合發布的《中國旅行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23年版)》也顯示,2023年旅行消費的四大新趨勢是小眾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同時,距離近、花銷少、不擁擠、美食多也是年輕人選擇旅行方式的重要參考因素。
“拿今年以來流行的‘特種兵式旅游’‘反向旅游’、City Walk等新旅游模式舉例,它們的具體旅游形式雖大相徑庭,卻都符合時下年輕人在旅游時追求性價比、追求體驗、追求驚喜以及小眾、獨特等新特點。”陳志威說。
旅游市場的精細化差異化發展趨勢
“打工、顧家、照顧娃,偶爾還要管爹媽。計劃中的旅行總被各種因素耽誤,也想像年輕人一樣各種打卡各種玩。我們無法盡早實現自己的詩和遠方,沒有關系,近處風景也很美麗。”
這是石家莊一位知名旅游博主給自己組織的付費City Walk活動所寫的宣傳語。今年夏天開始,該博主幾乎每周末都會在網上組織發起類似的City Walk活動,根據活動內容不同,每人收取58元到78元不等的費用。
記者了解到,今年暑期以來,從北京、上海到廣州、成都,幾乎各大城市都有人在組織收費的City Walk活動。7月份以來,我省以及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文旅部門也向公眾推薦了經典City Walk路線。
專家認為,付費City Walk項目的出現,對文旅從業者和城市來講,是一種新機遇。消費者到一個城市漫游,不但可以了解這個城市的文化,還會在當地產生一連串的消費。此外,游客借助社交平臺自發進行內容傳播,會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就此,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重視這一新型旅游業態,推動當地文旅融合發展。例如,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City Walk線路上合理安排規劃吃喝玩樂門店與配套設施,設置步行交通指引,為游客出行增強便捷性,讓游客在城市街區能逛得更久更有趣。同時,培養更多講解員、志愿者,打造一支城市漫游日常管理的專業隊伍,吸引專家進行研究,借助旅游新形式更好地推廣當地城市文化。
據了解,北京、山東等地已將City Walk列入促進文化旅游休閑的行動方案,上海還專門開設了公交巴士組成的City Walk路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以City Walk、“反向旅游”等為代表的各種新旅游模式,體現的是旅游市場精細化、差異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這是旅游市場不斷發展與自我調節的表現——當原有商業化程度較高的知名景區難以承載太多游客時,消費者自然會主動尋找新的選擇。因此,對二、三線城市以及非著名旅游城市、旅游景點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
如今,已經有多家石家莊本地旅行社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它們通過整合城市附近優質旅游資源,結合年輕客群偏好的網紅打卡、小眾探秘、創意旅拍等元素,設計了一批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旅游產品。
比如,旅行社有針對性地推出一些周末系列旅游產品,這些產品在行程上會包含一些輕戶外項目,同時還要回避炎熱天氣,保證較好的體驗感。此外,還會增加如露營、圍爐煮茶一類的社交元素,提供相互交流的聚會場景。
對我省一些城市來說,還要下大力氣完善配套服務。旅游目的地的配套服務包括酒店、餐飲、交通、導游、旅游信息等,配套服務能力直接關系著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旅游目的地的配套服務能力越強,游客的旅游體驗、滿意度和旅游消費也就越高,從而能夠留住游客、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相 關
依托自然資源,推出特色旅游
今年暑期以來,我省各地依托草原、海濱、湖泊、高原、山地等獨具特色的地貌和自然景觀,陸續推出了海島藝術節、草原歡樂季、金蓮花旅游文化節等避暑旅游項目,促進文旅消費,滿足暑期旅游市場新需求。
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清朝的夏季行宮,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如何讓游山莊變得更有吸引力?暑期以來,麗正門前的一對石獅子化身萌萌的文創棒棒糖驚艷亮相,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實地打卡,也讓厚重的歷史文化更加親切可感。
除了文創棒棒糖,景區還推出了“金山亭”造型雪糕、“朕的園子——避暑山莊風光撲克牌”、永佑寺舍利塔造型礦泉水等文創產品。一個個精美的文創產品,不僅讓游客把避暑山莊的獨特文化、美好記憶帶回家,還催生出“潮玩”山莊的新方式。
游客們還可以去壩上草原開啟清涼之旅。此前,首屆“中國壩上草原歡樂季”在張家口市張北縣啟動。
本屆歡樂季以“1+4+30+N”方式呈現。1,即1個品牌,中國壩上草原歡樂季;4,指4大主題,夏夜音符——音樂草原狂歡之旅、星河原野——星空草原浪漫之旅、熱血馳騁——激情草原挑戰之旅、舌尖壩上——美食草原尋味之旅;30,為30場重點活動,包括張北草原音樂季、MTA天漠音樂節、庫倫淖爾露營大會、尚義第十七屆賽羊會等;此外,還將帶動各地舉辦N場系列活動。30場重點活動及系列活動將持續到9月中旬,讓游客盡享河北壩上草原美景美食。
今年暑期,2023秦皇島·海島狂歡藝術節在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噠噠島旅游度假區啟幕。此次藝術節匯集了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演唱歌手以及新銳創作者,著重打造了六軸聯動的“五節一展”活動,包括“唱響絲路 國際音樂節”“仰望星空 海洋宿營節”“彈響未來 國際電音節”等,以更加開放、多元、豐富、國際化的形式,掀起一場熾熱盛大的海邊夏日浪潮。
此外,度假區還建設了金字塔大型實景演藝秀等游樂設施,以及特色露營地、主題場館、歡樂水世界等游藝游樂業態,成為滿足游客“吃喝玩樂購住”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據了解,該活動將持續至10月6日,讓游客在夏日海濱全方位、沉浸式感受文旅盛宴。
整理/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