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暨第十三屆深圳工藝美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該展會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支持,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廣東省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聯合主辦,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廣東省工藝美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共同承辦,從2023年9月7日持續到9月10日,為期四天。
全民狂歡的工藝美術盛會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認真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等10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的要求,本屆工藝美術博覽會與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首次聯袂舉辦,聚焦工藝美術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強強聯合、開拓創新,合力豐富組展內容、強化配套評獎的專業化程度、全面提升展覽品質,著力搭建一個共享共贏的工藝美術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展覽交易平臺,實現展會轉型升級,積極推動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023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暨第十三屆深圳工藝美術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7號館舉辦,展覽面積達7500平方米。展覽設置了產業特色集群展區、綜合技藝展區、創意工美展區、公共裝置區四大主題展區,展品品類豐富,將集中呈現涵蓋工藝雕塑、藝術陶瓷和玻璃、刺繡和服飾、染織、編織和扎制、金屬工藝和首飾、建筑裝飾和工藝家具、漆藝、剪刻繪印、其他工藝美術十大門類27個種類162個品種的上萬件展品,展出的傳統名品系列、民族工藝系列、時尚藝術系列、國禮國匠系列、博物館文創系列等,全方位展示工藝美術的獨特魅力。
本屆展會采取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方式,打造了一場全民狂歡的工藝美術盛會。
大師亮相,傳統與現代工藝技藝相融
本屆展會得到了全國各地政府組團及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優質企業機構、工藝美術大師響應與支持,展會組織了來自香港、澳門,以及廣州、深圳、佛山、肇慶、江門、四會、云浮、湛江、中山、珠海、潮州、汕頭、揭陽、梅州、惠州,以及浙江杭州,江蘇揚州、蘇州、宜興,福建福州、廈門、仙游,河南洛陽等二十余個地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各地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共計236家展商參展,集中展示具有當地特色的工藝美術精品,同時邀請了趙建忠、劉小平、梁佩陽等多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攜作品參展。大師工匠齊亮相,現場同臺競技,百花齊放,亮點頻出。
從中華傳統文化出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梁佩陽攜帶端硯作品驚喜亮相。梁佩陽在繼承家族最擅長的動物飛禽、龍鳳花鳥等題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現代端硯的題材,把中華傳統典故及各種文學形象引入到創作中,并與現代山水硯有機結合起來,使傳統端硯從民間、民俗中走出來,更加有詩情畫意,更加有文學意味,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在雕刻技法上,進一步加入深刀鏤雕等元素,使所雕物象更加豐滿,具有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與此同時,重視表現形式的創新,如對端石中的珍貴石眼,通過運用鏤空雕刻的手法,以石眼喻星月,用層層疊疊的云紋烘托而出,從而改變了傳統“筑眼柱”的單一手法,使作品更具可讀性和觀賞性,風格獨樹一幟。
為參加本屆展會,梁佩陽攜帶其代表作《碩果累累》硯亮相,在構思設計上,一方面進一步拓寬石眼在端硯創作中的“意象”,把其想象為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葡萄;另一方面,以狹長的石材作襯托累累果實的葉子。作品中,兩個獨具“匠心”之處:一是把硯堂處理成一顆碩大的葡萄,同時起到了調節視覺效果的作用,使作品“密處不容針,疏處可跑馬”,張弛有度;在作品最頂端處,雕刻了一只機靈可愛的小松鼠,俯沖而下,好像看上了一顆特別香甜的果子,使作品頓時充滿了生機和情趣,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作品構思巧妙,布局合理,刀法細膩,高浮雕和鏤空雕的技法運用嫻熟自如,是一件難得的現代端硯珍品。
來自“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杭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帶來青瓷、玉器、金屬工藝等各類展品。杭州工藝美術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遠古時代蕭山“跨湖橋文化”和余杭“良渚文化”時期,杭州一帶就有了玉器、陶器、骨器、木器、石器、編織等手工業制品。協會成立以來,協助配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成功舉辦了自2000年以來的歷屆西博會工美展。近年來,又由協會牽頭,會員單位和工藝美術大師配合,相繼圓滿完成了承辦第七屆、九屆和十屆深圳文博會杭州展區,2015中國(貴安)首屆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浙江館、2016美麗浙江·欣賞香港——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展、貴州(凱里)民博會杭州館及組團參加大連、重慶文化產業博覽會等一系列展銷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同行業中反響較大。
杭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組織13家企業20多家展位亮相本屆工藝美術博覽會,展品涵蓋有青瓷、玉石雕刻、金屬工藝等各種類型的作品。參加本屆工藝美術博覽會與往屆最大的不同點是帶來了大師級的產品,比如符合廣東茶文化習俗的茶具。
以玉傳情,用匠心琢美玉,90后玉雕大師攜高難度懸空雕亮相工藝美術展。中國玉雕大師,上海海派玉雕特級大師王朝杰攜多件玉雕珍品亮相展會,近幾年榮獲國內各大獎項百花獎,陸子岡杯,神工獎等諸多金獎,作品受到國內諸多藏家的青睞收藏。他擅長鏤空雕動物類雕刻,作品飄舞靈動,特別是對動物的皮膚肌理、植物的紋理有獨到的表達,他利用碧玉材質的韌性,把鏤空懸空做到極致,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
王朝杰的作品《松鶴延年》在展區格外引人注意,由和田玉雕刻而成的松樹枝葉在高處自由伸展,一只丹頂鶴棲于樹下淺灘,一鐫一刻之間,盡顯悠然意境。他介紹,此次展出的作品無論是選材還是雕刻都有很大難度,既要在空間領域,色彩以及禪學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更要傳達出作品獨特的精神意涵。王朝杰于2012年創建了璞鈺工坊玉雕工作室,在專注玉雕創作的同時進行玉雕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將精湛工藝和創新思維相結合,讓玉雕作品更為貼近大眾生活。在他看來,時代會變,思想會變,只有擁有一顆別致的、敬畏的、服務的匠心,才能永恒屹立在藝術殿堂。
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科技與文化相融,將大美敦煌帶進大眾視野。敦煌工美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主推“敦煌文創”文化品牌,堅持“品牌化發展”路徑和“內容為王”的原則,開設實體店20多家,研發設計了敦煌拾遺、三兔藻井、律動之洲、大美敦煌等30+個產品系列、萬余款主題鮮明、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在國家級、省級文創設計大賽中多次獲得金獎,成功入圍CCTV中視購物《國貨優品》欄目。累計注冊商標313件,國家著作權登記9件,主題圖庫著作權登記共計12套,獲得外觀專利200余件,設立敦煌文創IP授權中心,啟動敦煌文創IP合作國內外授權業務。
本屆工藝美術博覽會敦煌工美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帶來了敦煌文創·鳴沙聽泉水晶杯、三兔共耳胸針、敦煌壁畫盲盒等展品。鳴沙聽泉水晶杯取鳴沙山特有的五色沙置于杯內,杯體雕塑采用真金描繪,呈現出鳴沙金頂的奇幻景觀,杯壁上刻繪的是《敦煌星圖》,它是現今世界范圍內所發現的年代最悠遠的星圖,也是星數較多的一幅古老星圖,約繪制于唐中宗時期;三兔共耳胸針以三兔共耳為原型,設計了這款精致的胸針,同時運用非遺工藝銀花絲純手工制作,把銀花絲的精美融人進敦煌的紋樣;敦煌壁畫盲盒由“敦煌文創”出品的這款深埋于鳴沙山五色沙里的敦煌壁畫盲盒,致力于還原文物本味之余,微縮敦煌壁畫,讓玩家在觸手可及的方寸之間,欣賞到歷經風霜沉淀的藝術之美,在桌面上建起一座橫跨歷史,并屬于你自己的“桌面敦煌博物館”。
立足大灣區,引領工藝美術發展
展會配套舉辦“國匠杯”工藝美術大賽評選活動,以及“飛花獎”設計大賽評選活動,展示2023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行業的最新創作成果,有來自全國各地近700位工藝師攜共計1400件精品力作參賽,涵蓋玉雕、木雕、陶瓷、端硯、紅木家具、牙雕、手拉壺、壽山石雕、猛犸牙雕等品類。
為貫徹落實黨的文化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積極做好工美人才儲備,系統培養行業中堅力量,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于2019年聯合推出“新中堅——嶺南工美青年百人培養計劃”。立足行業發展需要,對接國內外市場,以培養技藝精湛、具有國際眼光的新時代新工匠為目標。計劃通過10年時間,在行業中發掘、培養100名優秀青年人才,助力其成長為行業新生中堅,促進行業健康蓬勃發展。2023年,是培養計劃展開的第五年,本屆工藝美術博覽會為培養了方興春、白建峰、鄭良東、羅智斌、林賾、李斯、吳進房、何博恒、林梓楠、張拱嶁10位青年藝術家頒發“新中堅十杰”證書,2023年度十位中青年藝術家創作的玉雕、牙雕、扎作、陶瓷、微書等佳作也華麗亮相了工藝美術展。
在我國工藝美術行業迎來騰飛發展的大機遇和大背景下,工藝美術行業肩負著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先行示范使命,以及開拓先行和樹立標桿的重要目標。2023年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暨第十三屆工藝美術博覽會的圓滿落幕為助推工藝美術行業振興起到了積極作用,發揮了較好的行業引領性和社會影響力,為全面助力區域工藝美術行業的轉型升級做出了卓越貢獻,實現了我國工藝美術行業又一次的騰飛。
編輯:陳章偉
(作者:?晶報記者 謝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