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蘇里(左)與導師愛麗絲·勛菲爾德。 (資料片)
■記者 于秋瑩
作為第36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重磅比賽之一,于9月5日至17日舉行的2023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以包容的氛圍、開放的姿態展現了“音樂之城”哈爾濱悠久的音樂文化歷史,對促進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哈爾濱市榮譽市民,著名華裔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勛菲爾德國際音樂協會主席、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藝術總監薛蘇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我去過全球許多因音樂而聲名遠揚的城市,我的家鄉哈爾濱是最棒的。哈爾濱獨特而悠久的音樂氛圍和發展歷史,使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持續62年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文化的引領和帶動,更為城市提供了面向世界的空間和視野。”
為家鄉引入勛菲爾德弦樂比賽
愛麗絲·勛菲爾德和愛倫諾·勛菲爾德姐妹是中美建交后最早訪問中國的一批國際知名音樂家,她們也是最早向中國學生敞開美國音樂之門的引路人,先后資助了100多位中國藝術家留學深造,這些藝術家現已成為海內外音樂領域的棟梁之材。愛麗絲·勛菲爾德還捐出姐妹倆的畢生積蓄成立基金會,創辦了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希望通過這項賽事挖掘全球天才青年音樂家,把不同國家的專家、選手聯系起來,讓大家了解不同的音樂風格,以及不同地方的文化。
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落戶哈爾濱,離不開薛蘇里的努力。“我是從哈爾濱走出去的,對家鄉感情很深。1986年,我在美國跟老師愛麗絲·勛菲爾德學習期間,經常提起家鄉哈爾濱,老師也希望能來看一下。”薛蘇里說,“2013年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首次在中國香港成功舉辦,在音樂界引起廣泛關注。因此,我向老師提出想把這項比賽帶到哈爾濱。老師對我這個想法非常贊同,家鄉哈爾濱也非常支持。我想通過在哈爾濱舉辦大型國際綜合弦樂賽事,讓世界不同國家的優秀青年音樂家來到中國,來到哈爾濱,親身感受這里的音樂文化氛圍。這不僅有助于讓海外民眾更好了解中國、了解哈爾濱,也能給中外音樂家、音樂愛好者提供更多溝通和交流的平臺。”
“如今,哈爾濱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的報名人數已超過1000人,每年報名人數增長約10%,參賽選手中的75%來自國外。這在中國,甚至在亞洲,都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成績,比賽真正做到了國際化。”薛蘇里說。
高規格賽事提升城市影響力
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堅持高規格的國際化標準和專業權威性,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勛菲爾德弦樂比賽在哈爾濱成功舉辦。2017年,勛菲爾德弦樂比賽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的“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成員,是聯盟成員中唯一大型綜合弦樂比賽,也是繼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波蘭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等知名賽事后的又一國際知名比賽。2019年12月30日,經哈爾濱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勛菲爾德弦樂比賽永久落戶哈爾濱,并成為由文化和旅游部、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品牌活動之一。2021年,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當選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董事會成員,成為第一個進入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董事會的中國成員單位。2022年6月,經聯盟確認,哈爾濱市成功奪得2025年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年會主辦權,哈爾濱將成為聯盟成立66年來首個舉辦聯盟年會的中國城市。
“在哈爾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正式入選了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標志著此項賽事與國際接軌,提升了格局和高度,吸引了更多世界高水準、有才華的青年音樂家參賽,同時也把哈爾濱以及中國的音樂文化推廣出去。”薛蘇里說。
中外藝術精英會聚“音樂之城”
“2023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波蘭、比利時、加拿大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91位國際頂尖弦樂選手參賽。在初賽評委的嚴謹篩選下,32名小提琴手、32名大提琴手以及8組國際知名重奏組別選手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而這也是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歷史上最多國際重奏組別入選決賽的一次。”薛蘇里告訴記者。
此外,本屆比賽的評委陣容堪稱“豪華”,既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更有81歲高齡、來自芬蘭的大提琴演奏家阿爾托·諾拉斯。值得一提的是,將在9月16日、17日舉行的主題為“機遇與變化——國際音樂比賽的使命與文化傳播”的勛菲爾德院長及藝術領軍人物高峰論壇上,中國音樂學院、天津茱莉亞學院等國內外眾多音樂學院的院長、藝術領軍人物也將齊聚冰城,共同探討藝術與城市發展的共生關系。
“參賽選手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有力促進了中外音樂文化交流。比賽不僅展現了“音樂之城”的硬件實力,更為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在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的平臺上,我們與世界100多個頂尖音樂比賽的高層管理人員相互分享資源,學習借鑒經驗,共同推介選手,大大增進了國際音樂賽事合作與交流,助力世界音樂文化的共同繁榮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薛蘇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