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6日 版次:B02
三人行影業出品《舞今中外》(受訪者供圖)
深圳商報首席記者吳吉
深圳近日夏日炎炎,比天氣更熱的,是第十九屆文博會帶來的文化產業熱潮。6月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長楊建表示,文博會是深圳文化產業的一大“助推器”,而未來,深圳應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不斷提升深圳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加快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
楊建表示,深圳文化產業近年來實現爆發式增長,產業支柱地位不斷突出,總體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貢獻持續提升,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深圳文化產業的發展體現在‘三個跨越’,即:增加值實現新跨越、市場主體實現新跨越、業態發展實現新跨越。”楊建列舉了一系列數字——2013至2022年,深圳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814億元增長到超過2600億元,占比GDP從5.3%增長到8.1%,增加值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自2011年以來,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近15%,遠高于同期GDP增速。深圳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長近3倍(2013年為3萬家,至2021年超過10萬家,達10.2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打造和培育了文博會、文交所、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多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發展平臺,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也落戶深圳。新型企業、新型業態、新型模式和新型消費不斷涌現,數字文化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培育了騰訊、華強方特等一批數字文化領軍企業。
下一步,深圳又該如何提升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楊建給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培育新業態。他建議積極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發展“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數字”等“文化+”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形成深圳文化產業發展的特色亮點。
二是加快數字化。他認為深圳應強化科技創新驅動,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文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搶抓數字經濟、元宇宙等發展新機遇,建成全國數字文化產業高地。楊建特別提到,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培育發展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和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這要求深圳進一步發揮數字技術發達和文化創意資源匯聚的優勢,打造沉浸式的交互文化數字化創新模式,推動文化產業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新型文化產業鏈體系。同時,積極提升數字文化消費規模,結合以短視頻、網絡直播、網絡視聽、在線展覽、在線演藝等為代表的數字文化消費新形式,培育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加快以數字化催生文化產業新應用、新體驗、新消費”。
三是強化設計潮。楊建認為深圳應堅持創意設計引領,做強做大現代時尚產業集群,整合利用國內外高端創意設計資源,持續增強城市創意設計創新能力,以設計引領產業發展,打造創意設計產業高品質產業鏈,擦亮“設計之都”“深圳設計”城市品牌,加快建成亞洲領先、全球知名的時尚產業之都。
四是穩步國際化。楊建建議深圳通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特色文化街區等多種方式,提高城市的國際化水平,通過文化產品國際化營銷、文化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通過富含設計感的文化產品講好深圳先行示范的故事,講述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