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云平
“我是黑龍江省博物館講解員汪可欣,作為博物館的文化傳播使者,全心全意為廣大觀眾做好講解服務,是我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展望未來,我將不忘初心,做解說戰線上的奮進者。”這是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各省區市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中,省博物館講解員汪可欣現場真誠而樸素的自我介紹。
在這場大賽中,汪可欣與全國28個省區市的81名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同臺競技,榮獲二等獎,為她第十年的講解生涯再添光彩。
回眸十年,成績斐然。在文博講解臺上,汪可欣講解場次逾兩萬場;獲獎無數,曾榮獲全省講解大賽一等獎、全省旅游技能大賽一等獎、第二屆各省區市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二等獎、全國講解員大賽三等獎、全省十佳科普使者、2021年全國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等榮譽稱號,并在2017、2022年選調參加由中宣部舉辦的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奮進新時代”主題展覽講解工作。
“今年,是我從事文博講解工作的第十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代表省博物館經過復賽、決賽的層層選拔,在2023年首屆黑龍江省社科普及講解大賽中榮獲一等獎第一名,代表我省參加全國總決賽。決賽中,我以《鱗蟲之長傲金源》為題,向大家講述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坐龍,獲得了現場評委的高度認可,獲得全國二等獎……”回憶起第二屆各省區市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汪可欣言語中充滿激情。
打開汪可欣決賽參賽視頻,“泱泱大國,從歲月深處走來,延續著文明的血脈。今日的中國人仍是自豪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作為民族的象征,‘龍’在中華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位于祖國東北邊陲的黑龍江省是全國唯一名字中帶‘龍’字的省份。在這里,不僅地名中帶‘龍’,出土的文物也與‘龍’緊密相連……”
聽汪可欣講解,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不僅僅因為她悅耳動聽的聲音,更因為她生動有趣的解說,和用心用情的演繹。
讓講解與觀覽完美融合,讓講解真正走入觀眾的心里。汪可欣不僅將省博物館展出文物的特征和發掘過程熟記于心,還根據觀眾的年齡層、知識水平、認知程度調整解說詞,讓枯燥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贏得了觀眾的贊譽。
“我喜歡歷史文博,所以大學畢業后選擇到博物館工作。站在觀眾面前,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大家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特別自豪。”汪可欣說。
兩萬余場的講解,最讓汪可欣印象深刻的是《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她作為地方展區黑龍江單元的講解組長與小組成員,在黑龍江160平方米的展區里,用熱情的服務、專業的素養,為觀眾展示龍江糧食安全的厚重之美,國家重器的力量之美,綠水青山的柔情之美,讓黑龍江非凡十年的光輝頌歌激蕩在每一個參觀者心中。
汪可欣說,這次展覽講解,主要講解黑龍江這十年來的輝煌成就。黑龍江人講黑龍江成就,就是把家里的成就介紹給全國人民、世界人民,太激動,太自豪了!
33歲的汪可欣已走上管理崗位,并開始承擔起以老帶新的傳幫帶責任。她說:“擇一事,愛一生。我仍將繼續堅守在講解崗位上,為龍江文博的宣傳貢獻青春和力量,做解說戰線上的奮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