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是老工業城市,上世紀60年代便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八大工業體系。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當年的城郊已成為城市的核心區,環保壓力使得一些廠區車間關停、廠房閑置,變成城市“銹斑”。
在此背景下,在原址打造更適合城市定位和發展的新型業態迫在眉睫。2020年8月,陽泉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陽泉水泵廠1萬余平方米的老廠房改造升級,以文化旅游盤活老廠房、老建筑,讓工業遺產發揮新作用。
深挖文化保留城市記憶
昔日的陽泉水泵廠如今已成為“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于2022年5月正式開放。
“我們眼里平平無奇的老廠房,現在居然變成了美術館、展覽館、圖書館,還有這么多年輕人專門來看。”退休工人張晉春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以游客的身份進廠參觀,游覽熟悉又陌生的水泵廠。陽泉水泵廠的前身系1946年建廠的陽泉裕興修造廠,如今改造的廠區從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建筑并存,紅磚、舊墻、老廠房、老設備,每一處都留存著城市工業文明的印記。
園區一期工程中,陽泉市在保留、延續老建筑的原有形態、結構和工業痕跡的同時,充分發掘城市文化內涵,打造紅色記憶、城市記憶、工業記憶等展館,實景重現陽泉從1947年建市到現在的城市變遷。改造過程中,陽泉市將鑄造車間群改造為陽泉記憶主題館、將清鏟車間改建為陽泉紅色記憶和城市記憶的呈現場館、將鑄鐵車間進行內部街景復原,形成前后相鄰、具有時代感的數十個生活場景。老廠發生變化的背后,是陽泉市在城市有機更新過程中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不懈追求。
如今,由北京第一機床廠于1975年10月制造的立式升降臺銑床,成了陽泉記憶主題展館的吧臺。園區內有著濃濃的懷舊氣息,“我們希望通過百姓視角、生活語言、城市風格向游客講述山西情懷和煤城故事,讓觀者在沉浸式體驗、互動式游覽的過程中感受陽泉文化。”“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項目負責人表示。
多種活動激發園區活力
今年8月,首屆劉慈欣故鄉科幻文化活動周在“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舉辦。園區內隨處可見劉慈欣科幻小說的元素,大批科幻迷、游客的到來讓園區熱鬧非凡。
“娘子關杯”科幻美術作品大賽作品展在泉·美術館開展,多部科幻電影在工人大禮堂展映。參加活動的太原科幻迷王潔表示,原本只想參加科幻活動,沒想到還有很多吸引人的項目。游覽園區過程中,仿佛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讓她對陽泉有了嶄新的認知。
不僅是科幻文化活動周,自開園以來,“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開拓招商合作形式,先后多次舉辦美食、游樂、音樂節等大型文化娛樂活動,吸引陽泉市及周邊城市大量餐飲店及多個游樂項目入駐。通過歌舞表演、老電影展播、流行音樂會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吸引更多人走進陽泉、走進園區,點亮城市經濟的繁華夜景。
記者了解到,“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推出了沉浸式體驗與研學游,共接待數十支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研學游團隊;星空市集自2023年6月1日開業以來,贏得市民游客的廣泛好評。眼下,園區二期工程已經建設完成,室內沉浸式演出、室外燈光秀正在設計排演中,屆時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2022年3月,“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入選“山西省首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為了給夜經濟提供配套公共服務,今年6月20日至10月7日,陽泉市城區政府與市公交公司合作,開通7條服務“夜經濟”免費公交專線,將“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連起來。
依托場館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隨著各類活動的舉辦,“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在省內外游客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斷提升,成為陽泉的“網紅”打卡地、攝影師的拍照取景地、年輕人的休閑娛樂地、老年人的懷舊追昔地。
為充分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開園以來,“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以優質文化場館建設、文化服務供給,打造具有全市樣板作用的文化引領、展示、教育平臺。由制芯車間改建成的城市書房,內設書吧、觀景臺、水吧、文化創意空間等,最多能同時容納1400人閱讀。由原水泵廠鍋爐房老廠房改造和新建部分建筑結合而成的泉·美術館約2200平方米,以展示、宣傳、教育的方式打造了集聚文化、文藝氣息的標志性藝術高地,開館一周即接待近千人次。
園區一角,工人大禮堂承接多項省內外文化賽事和文藝表演活動,同時,探索“劇團+劇場”合作新模式。去年國慶節期間,與市級文藝院團合作進行文化惠民專場演出,上座率達100%,群眾反響熱烈,為探索“政府主導、園區搭臺、院團唱戲、觀眾受益”的服務模式奠定良好開端。城市會客廳開展政務接待、黨建、主題演講、文化沙龍等活動,承辦的“新陽泉,最山西——石評梅杯”文創大賽,有50多所高校1300多名師生參賽。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是近年來陽泉市委、市政府以文旅發展為破局路徑,變“銹”為“秀”,蹚出老城區城市更新、老國企改革創新路子的一個縮影。該項目負責人表示:“今后,我們將繼續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培育一批功能齊全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經濟載體,積極打造城市文旅地標,真正叫響陽泉工業主題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