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影視動漫>

    影視動漫

    解讀視聽科技 探索未來影像

    2023-08-3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8月23日—26日,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在北京舉行,這是BIRTV于3年后再次回歸線下,也是BIRTV迎來第三十屆的特別時刻。本屆展會以“融合創新 面向未來”為主題,圍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部署,通過線上和線下雙平臺協同聯動,全面宣傳貫徹行業最新技術和產業政策,引領展會數字化發展,全面展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的最新發展成果。

    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強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與生俱來的優勢基因。在展會期間舉辦的BIRTV主題報告會上,與會代表和專家圍繞5G背景下4K/8K超高清視頻、媒體融合、5G應用、云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展開深入研討。

    融合創新見成績

    BIRTV或許正是廣播電視技術升級迭代的最佳見證者:自1987年首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舉辦以來,BIRTV已經舉辦了30屆,30多年來,BIRTV見證了廣播從單聲道到立體聲、從立體聲到環繞聲、從環繞聲到三維聲的升級換代;30多年來,BIRTV見證了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標清到高清升級換代;30多年來,BIRTV見證了電影從膠片到數字、從寬銀幕到巨幕、從投影到LED大屏升級換代。

    正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姜文波所言,每一次廣播影視技術的升級換代,都會大幅度提升人們的視聽體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快樂;每一次廣播影視技術的升級換代,都會涌現讓人耳目一新的新媒體新媒介,促進媒體大變革大發展。

    在寬帶互聯網和電子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廣播影視技術已來到向“超高清+全媒體”升級換代的快速發展階段,在各領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方面,據姜文波介紹,總臺成立5年多來牢牢把握創新這一總臺工作的主基調主旋律,堅持科技強臺,積極構建“5G+4K/ 8K+AI”戰略格局,依托總臺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科創平臺,聯合國內外企事業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攻關,研發的超高清無壓縮IP信號交換系統、三維菁彩聲、“獵豹”高速超高清拍攝系統、高鐵5G超高清演播室、XR虛實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統、“百城千屏”超高清傳播平臺等一大批媒體科技創新成果,有力地支撐了總臺首次實現冬奧會(北京)和大運會(成都)4K/8K國際公用信號制作和直播,贏得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的高度贊譽,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嘉獎。根據北京冬奧會轉播實踐,總臺編制的《中國8K超高清節目大屏幕播出實踐》已通過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局第六研究組(ITU-R SG6)的審查,編入ITU電視標準,為世界超高清電視發展樹立起了中國標桿。

    當前,廣電領域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大背景,那就是5G。正是搭乘著5G這趟“快車”,融傳統廣播電視和現代網絡視聽于一體的大視聽發展新格局才得以建成。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起柱介紹,2022年9月,廣電5G網絡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全面啟動,移動用戶穩步增長,目前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680萬。已經建成700MHz 5G基站57.8萬座,可使用的4G/5G基站超過380萬座,特別是700MHz 5G,是世界最大的5G單體網絡。目前,中國廣電正通過“以固帶移、以移促固”的市場策略,著力培育第二增長點、增長曲線。

    中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影股份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介紹中影在科技板塊的發展成績時表示,中影確立了建設和發展科技板塊的戰略布局,并在提高中國電影科技水平的總體目標指引下,確定了以“全面開展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技術開發與系統應用”這一科技發展道路,通過全面打造完整的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產業鏈,推動新一輪電影科技創新。目前,已經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產品最豐富的電影科技體系,提供影視拍攝、制作、放映所需的各類器材和技術服務,旗下的CINITY、中影巴克等產品引領著中國數字電影技術的發展方向。“高新技術格式電影將4K、3D、高幀率、高亮度、高動態范圍、廣色域、沉浸式聲音等七大電影領域高新技術進行系統化融合,其產業鏈的整體構架、方案和所有技術指標均由我國自行設計和提出,相關技術指標完全符合國際國內電影技術標準,在多項關鍵指標上大幅超越現有國內外技術標準,其中幾項核心技術指標為全球首創并保持領先。相關核心技術已在中國、中國香港和美國取得專利。”

    面對變革有新招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在媒體和科技領域的競爭空前激烈,超高清、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等技術快速代際躍遷,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我們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傳統廣電人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持續以數字化全面賦能中國式現代化。例如宋起柱介紹,中國廣電在強化新技術運用方面,正擴大視聽服務場景,持續加強5G NR廣播的應用示范;同時,也將加大對6G技術演進領域的研究,加大6G與廣播技術的融合,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后期將推動技術成果向物聯網、車聯網等行業轉化,拓寬視聽和信息服務領域。“我們將依托大平臺加快推動視聽內容的數字化生產、智能化分發和全終端傳播,形成‘有線+無線’全網貫通,大屏、小屏全終端覆蓋的融合視聽傳播新格局。”

    同時,隨著當前在大數據、大算力、大模型支撐下的AIGC應用爆發,意味著當前這一輪科技浪潮必將前所未有地洶涌澎湃。面對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今年的展會也首次推出VR/AI、電競及元宇宙創新應用體驗區,對媒體未來形態及視聽技術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展開探索;設立虛擬制作全流程展示區,虛擬拍攝全部采用自動化拍攝技術一鍵操作完成,為各類影視、廣告等提供綜合性虛擬拍攝解決方案。而在產業端,一些新的課題也不斷地加入進來,在主題報告會上,阿里云、百度云、騰訊云集體暢談AIGC大模型,試圖帶來新的方向和啟示。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資深算法專家、創新業務中心負責人陳海青介紹了通義大模型從“單一感官”到“五官全開”的歷程。他表示,在傳媒行業,專屬大模型應用場景有如下幾個方向:其一,搜素材、找選題,各種模態的文檔均可搜索、理解、推理、加工、展現;其二,輔助撰寫、智能配圖,支持分步驟生成,進一步保障生成文章的可控性劃選段落,快速文生圖智搜媒體庫,根據檢索到的素材改風格;其三,分發播報,例如數字人播報,自動、定時分發等。“大模型拓展AI能力邊界,助力媒體持續提升創新發展,未來阿里云將探索文字大模型能力,多模態大模型能力,基于圖片的AI短視頻內容生成等。”

    百度智能云媒體業務部總經理周搏在交流大模型為主流媒體業務開展提供的創新范式時表示:“在媒體領域,服務方面生成式對話能力的應用,使得主流媒體傳播主陣地的客戶服務首次有機會從單向傳播走向深度互動。在渠道上,大模型助力下的對話交互、內容推薦、用戶分群等能力,使得無縫的多屏融合體驗真正成為可能。”

    周搏舉例道,小度音箱智能中屏與IPTV大屏電視跨界合作,及移動端等多終端功能聯動,為IPTV用戶提供語音遙控電視功能、短視頻內容的頻道直播/點播導流及本地服務等IPTV特色服務,以滿足智慧家庭場景下的用戶需求。在交互上,基于大模型能力的百度智能云曦靈數字人平臺,正助力數字人高效生產和運營,變革服務交互體驗。

    在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騰訊云智慧傳媒行業產品總監孫旭看來,媒體數字化轉型與媒體的深度融合本質是一體兩面的統一,數字化戰略三大方向是業務數字化、要素數字化、資源數字化。他介紹騰訊云MaaS在傳媒行業的垂類應用實踐時認為,大模型驅動“智慧涌現”,而“智慧涌現”能助力媒體增長、增效、增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重要論述,將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提升到新的高度。“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全媒體時代,誰掌握了技術創新主動權,誰就掌握了媒體變革發展權,誰就能夠在未來媒體格局中引領潮流。”姜文波總結道。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