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影視動漫>

    影視動漫

    暑期票房持續69天“破億”,7月票房首次突破80億元

    2023-08-3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這個暑期好電影有點多得看不過來。社交平臺上電影話題的熱度、觀眾的口碑與國家電影專資辦公布的數據共同說明,這是一個“史上最強暑期檔”。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暑期票房已持續69天每天過億元;今年也是中國電影史上7月票房首次突破80億元。

    如此強勁的暑期檔如何形成,背后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趨勢?《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他們認為,今年暑期檔提供了多樣化的電影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地域觀眾的觀影需求。高質量影片的持續出現,造就了“總有一款適合你”“總有一款打動你”的市場局面。“史上最強暑期檔”充分顯示了中國電影人的創新與創意,也提振了電影人的信心。

    市場在變,國產電影票房超八成

    “今年確實是‘史上最強暑期檔’,影片品質好、類型豐富、供給充分。”尹鴻談道,暑期檔排在票房前五位的全部是國產電影,有的電影票房已經接近春節檔。

    饒曙光也認為,今年暑期檔超出他個人預期,也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中國電影在這個暑期實現了恢復性“翻盤”,走向更加平衡、更高質量的增長。

    新冠疫情期間有影片庫存、疫情后的“報復性”消費等是暑期檔強勢來襲的因素。但最關鍵的是,有好影片才有好市場。對于暑期檔上映的多部影片,饒曙光評價道:《消失的她》打破懸疑片天花板,率先“點燃”暑期檔;《八角籠中》的現實主義以及基層人物生活經驗得到觀眾認可;《長安三萬里》可謂“橫空出世”,48首唐詩的運用非常大膽又恰如其分,這部動畫電影具備了史詩品質;《孤注一擲》與《封神第一部》讓暑期檔后半場依舊堅挺。

    今年暑期也有《碟中碟7》《奪寶奇兵》等引進片,但是并沒有特別叫座的單片出現。比如,《碟中碟7》是好萊塢系列大片,有它獨具特色的橋段、表達,同時還引入智能元素,實現了電影與科技的同步發展,按說亮點不少,但依舊無法拉動市場。對此,尹鴻分析說:“近幾年,觀眾對好萊塢電影的關注少了,它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相反,國產影片對當下生活狀態有更多反映,所以這類作品更能引發觀影熱情。”

    “今年暑期票房中,國產影片占到80%以上,這在過去是不敢想的。大家曾認為,達到60%以上已經是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饒曙光補充道。

    國產影片超80%的票房占比進一步說明,今年暑期檔著實超出預期。好萊塢大片的套路不再是市場“魔法棒”,國產影片正持續“圈粉”。饒曙光說,中國電影順利通過了2023年的市場大考,這給電影人帶來更多信心,對行業發展具有積極的建設性影響。

    電影人在變,藝術品質更吸睛

    暑期檔一部又一部國產影片口碑與票房齊飛,電影人做對了什么?

    “過去我們經常講要用頭部電影來帶動市場,所謂頭部電影都是大投入的,依賴大題材、大場面、大明星,也不乏商業元素的積累和拼湊。但是,今年暑期檔電影除了《封神第一部》外,大部分屬于腰部電影,不是高投入影片,不能比場面、比制作、比明星,反而更容易集中精力去講好故事。”尹鴻分析認為,近幾年觀眾也給了電影創作一些正向反饋,比如《人生大事》等影片讓大家發現,一個好故事會讓觀眾有心理期待。不一定要靠大場面、靠明星。同時,觀眾的認可也推動電影創作發生轉向,電影人愿意用更好的故事、更豐滿的人物、更有社會性的話題去征服市場、贏得觀眾。

    暑期檔有多部現實題材影片,它們與當下生活有緊密貼近度。這些影片關注社會熱點、社會話題以及社會現象,比如愛情、友誼、信任、邊緣群體、電信詐騙等。這些影片讓觀眾更有感觸,自然會引發社交話題熱度,也更易于提升觀影熱情。

    “今年暑期檔電影在社交屬性方面發揮到了一個極致。”饒曙光說,話題性是電影取得高票房的一個撒手锏。近幾年,高票房電影普遍具有話題性和共情度。話題性能有效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共情度則是在觀眾走進影院以后,與電影形成溝通對話、共鳴共振,并在走出電影院時獲得滿足感。

    近幾年,一些電影的社交功能大于審美功能。饒曙光說,雖然話題性、社交性都是電影的屬性,但電影專業人士更期待作品在審美方面獲得更多認同。電影本體的審美屬性應該在影響力等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但他同時談道,電影是創意產業,是注意力經濟。電影人需要不斷吸引、滿足、激發、引領觀眾的觀影需求。這其中影片完成度、質量是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和基礎。在電影產業發展中不妨把市場交給市場去發展,把藝術交給藝術去完善。

    一部電影觸動一個社會話題,成為引發觀影的重要驅動力,從電影層面講,這也是一種“破圈”。尹鴻說,“破圈”的前提是電影的品質要好,話題才會持續發酵,話題驅動觀影才能成立。

    觀念在變,靠核心競爭力“圈粉”

    在觀影過程中,觀眾不僅被故事打動,也津津樂道于倪大紅、朱一龍、張藝興、王一博、費翔等一眾塑造了精彩人物的演員。老戲骨、新生代都在憑演技帶觀眾入戲。

    談及演技與流量,尹鴻說,近幾年,電影人愈發意識到好演員和流量明星相比,首先得選一個好演員,如果好演員自帶流量那當然更好。而過去不管角色是否合適,單純期待用流量贏市場、換票房的觀念已經改變。同時,青年演員、流量明星也有了很大改變,大家都意識到角色決定未來。青年演員在表演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努力克服稚嫩或者短板,細節摳得越來越細。

    “塑造好人物才能站得住,走得遠,得到觀眾的認同。”饒曙光也談道,張藝興靠塑造《孤注一擲》中的人物獲得了新的流量。朱一龍此前在電視劇領域已有不錯的成績,通過《消失的她》中對人物的把握,人氣得到進一步釋放,也提升了在電影圈的流量。饒曙光認為,電影發展已經逐漸從過度依賴流量明星,一步步走向演員塑造好人物形象,靠人物形象打動觀眾的理性發展之路。

    “史上最強暑期檔”加強了觀眾與電影的連接,讓影視話題互動持續升溫。取材于傳統文化的《長安三萬里》《封神第一部》更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獨特表達。“《長安三萬里》創造了詩歌電影新形態,大量地用詩詞表達人物情緒、推動人物關系、助推事件發展。西方電影有音樂電影,但沒有詩歌電影。這部電影讓觀眾找到了文化認同,同時感受到一種浪漫主義情緒。《封神第一部》從故事完成度、場面特效等方面建立了封神世界的整體性和系列感,代表了中國電影制作的極高水準。”尹鴻在談起這兩部影片時說,它們都有各自的極致與特殊性。

    饒曙光用“橫空出世”來形容《長安三萬里》的創新性,用“代表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水平”表達對《封神第一部》的觀感。他說,電影是一個創意產業,想象力至關重要。好萊塢漸漸失去吸引力就在于套路和模式化造成了審美疲勞。中國年輕導演很有想象力,一些作品完成度比較高。

    目前,“史上最強暑期檔”還在持續。饒曙光認為,從總體來看,國產電影在持續進步和拓展中,很多新導演對電影類型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能夠在類型拓展和變化的過程中,去滿足觀眾群體的消費需求。未來更值得關注的是影視企業的投入產出能力、電影市場的可持續生產能力。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