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影視動漫>

    影視動漫

    《學爸》:溫暖化解家庭教育焦慮

    2023-08-3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邱娟

    自8月18日電影《學爸》上映以來,#電影學爸# #學爸#等話題閱讀量破4億,討論不斷升溫。該片把“雞娃”的現實問題搬上大銀幕,引發觀眾思考,由此也引發社會熱議。觀眾紛紛留言:“這就是我們的狀態,‘雞娃’,‘雞’自己”“想讓孩子不落后,又想讓他開心,兩難哪”“可以說,這部電影適合所有人去看,因為都曾是孩子,因為都有爸媽”……

    由黃渤監制、主演,蘇亮兼任編劇、導演,單禹豪、閆妮、張鈞甯、張子賢等主演的《學爸》,圍繞4組家庭群像,以孩子的幼升小為主線,聚焦“內卷與躺平”“焦慮與和解”等當下較具熱度的現實議題,展現出典型的中國家庭面貌,探討了現代社會的親情關系與個體成長的同時,也在現實基調的外殼下包裹了治愈與和解的內核,試圖在困境中找尋答案,傳遞治愈能量,給予觀眾情緒松綁。

    細膩鏡頭引發共鳴

    為了孩子升入名校,以雷大力(黃渤飾)為代表的家長在不計后果地付出,孩子們被強迫著拼命“內卷”,所有家庭都在走向失控。《學爸》以其飽滿的情感和生動的沖突,深刻地勾勒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雷大力的奮斗和付出,仿佛是萬千家庭的鏡子,讓人們對面臨的艱辛有了更加真實的體會。

    作為編劇、導演,蘇亮以細膩的鏡頭語言,去捕捉人物情感的微妙變化。從雷大力與兒子的親情交流,到他們與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每一幕都讓人有情感共鳴。蘇亮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雖然這一題材中所面臨的問題離我還有一段距離,但離我的生活很近,身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面臨這件事,看了太多、聽了太多家長在面對這一問題時的困苦、荒誕、心酸、可笑,甚至有時不可思議,復雜情緒交織在一起,為《學爸》創作提供了基礎。”

    為了收集豐富的一手素材,蘇亮經常在小區和學校門口找家長聊天,還會“潛伏”在家長群中觀察他們的言行。“那一時刻可以從我的角度離他們近一點,體會到他們為了孩子拼盡全力的付出。”蘇亮介紹,電影里的4組家庭,基本涵蓋了他在采風時見到的家長類型,影片以他們為代表,呈現了一個廣闊的教育世界。

    影片中,黃渤為了孩子幼升小的問題焦頭爛額,看得讓人瞬間“破防”。采訪中,黃渤表示,當初看到劇本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實題材故事,跟每個家庭都有關系,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拍這部電影,不得不去回憶起父親,也會重新感觸到當時他的艱辛,以及父輩的不容易。”

    閆妮認為:“這部戲里的家長沒有對與錯,大家互相影響,小孩在進步,家長也在進步、在不斷思考。”而出演“火哥”的張子賢表示,不管是“火嫂”的火爆,還是“火哥”的“躺平”,都是出于對家庭和孩子的愛,并提醒大家可以嘗試放下手機,多與家人孩子相處。

    “你不一定滿分,我一定愛你”,影片中的這句話道出整部影片的主題,也讓觀眾看到,瘋狂“雞娃”的受害者,不只孩子,還有家長。

    用“喜”消解題材的“苦”

    電影《學爸》的好看之處在于,其用矛盾沖突強烈的戲劇化手段、喜劇元素集中拆解了幼升小的各類問題,讓觀眾產生了更大的共鳴。面對現實的教育話題,觀影過程中卻沒有缺少笑聲,把貼近生活的話題拍得很有趣,讓人看得熱淚盈眶,把家長和孩子兩種不同立場的表達都非常準確地投射到了觀眾身上,喜劇的外殼下包裹著直抵人心的親情內核且有深刻寓意。可以說,《學爸》用剛剛好的幽默,伴隨恰到好處的憂傷,展開了親子關系的極限拉扯,電影探討了很開放的話題,有很多種答案,但都源自愛。

    “創作之初并沒有想把作品往喜劇性上寫,只是希望它能更加細膩真實一點。”蘇亮進一步說道,但隨著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越來越不想讓觀眾再去電影院重溫一次生活中的苦,所以便轉變方式重新構建了現在的主人公,用喜劇來消解這一題材天然的苦。

    蘇亮告訴記者:“我們希望一邊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受有趣有愛的親子關系,一邊用最貼合實際的現實話題讓觀眾置身其中反思自己。現實生活中這種為了孩子自我犧牲式的家長比比皆是,把為孩子托舉未來的愛變成了滿足自己的勝負心,還有不想輸的一股氣,這樣的愛會變質,真的希望所有做父母的都能給孩子一個選擇,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說,也正是將現實主義題材的情感和沖突呈現得鮮活感人,才令觀眾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故事的情感漩渦之中,影片能夠打動觀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情感故事的普世性。在觀影的過程中,許多觀眾不禁會回想起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這種情感共鳴讓人們重新審視著家庭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

    在觀眾心中種下種子

    看似一部現實教育題材的溫情片,但電影的背后折射出的社會問題令人深思。影片中,在孩子的一聲“對不起”中,幾個家庭終于開始反思:人生只有一種選擇嗎?給孩子怎樣的未來,才是他們想要的……

    “很多家長在有了孩子之后,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他們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邊對孩子好,另一邊又會產生有了孩子而沒有了自我的委屈,其實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我覺得就像電影里面所希望傳達的主題一樣,要尊重每一個個體。”蘇亮說,他想通過影片告訴更多人,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要過好自己的人生,用我們積極的一面去影響更多身邊人。

    影片中那句“小鯉魚一定要跳龍門嗎?這個世上有江河湖海,我想只要是他想去的,總有一灣水,能讓他好好活著”,相信治愈了很多父母和孩子,其實人生不只是選擇題,就像電影的結局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即使我們生而平凡也能有光。

    《學爸》最終的溫暖結局讓人思考:或許當家長嘗試放下太執著的愿望,放下“我要比你強”的執念,就能看到孩子真正回到陽光下成長的快樂狀態。“其實,從創作這個劇本到今天,我們的教育環境一直都在進行著良性提升。作為影視作品,在我看來,就是要在每位大小觀眾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即便當下不會立刻長成大樹,但能在某一天當大家遇到相同問題時,可以有一點點思考的借鑒,我覺得這便是這部影片的價值所在。”蘇亮說道。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