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村的農家樂項目、杏樹村的體驗項目、北甸村的文創項目……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陽明區在文旅助力鄉村振興方面亮點頻出,多個村推出特色文旅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陽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少寶說,鄉村文旅繁榮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陽明區將旅游元素、文化創意與鄉村農業有機結合,通過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延伸文旅產業鏈、拉動市場消費、激發鄉村經濟活力。
陽明區轄鐵嶺、樺林、五林、磨刀石4個鎮59個行政村,依山傍水、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為發展鄉村游提供了天然條件。近年來,陽明區重點發展鄉村采摘、鮮花種植、休閑體驗等文旅新產業、新業態,讓來到陽明區各個村屯的游客有看頭、有品頭,回去后有念頭、有想頭,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其中,采摘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關注與參與,為此陽明區鼓勵支持各村創建溫室大棚,種植草莓、西紅柿、火龍果等各種水果及蔬菜。如樺林鎮南城子村招商引資建起了唐櫻園農場,41棟暖棚和30棟冷棚種植的草莓、櫻桃、火龍果等水果和各種蔬菜隨季供應,滿足市民和游客四季果蔬采摘的需求。唐櫻園農場平均每周游客達2000人左右,通過這個項目,村集體分紅、村民勞務收入累計達到300多萬元。
為推動鄉村振興,陽明區在餐飲、民宿、農家樂等多種文旅業態上發力,并鼓勵企業投資運營、農戶合作經營,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旅游。各村也根據村情推出了多種文旅業態,如五林鎮板院村的“垂釣+美食”業態、五林鎮北甸村的“賞花+購物”業態、樺林鎮臨江村的“體驗+娛樂”業態等。北甸村種植的玫瑰、百合、郁金香等特色花卉,銷往我國各地及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花卉產業繁榮的同時,也為北甸村村民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渠道。北甸村黨支部書記王超說,去年花卉基地直接帶動村集體增收21萬元,村民的務工收入也很可觀。以花卉基地為原點,北甸村在2022年打造了花卉、蟠桃、雞場、萬畝水田,集養殖、種植、旅游于一體的生態產業園區,鄉村游得到提檔升級。
陽明區從獨特資源稟賦出發,探索“旅游+”模式,借勢借力實現了文旅融合發展新突破。陽明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劉琦說,通過挖掘本土的傳統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推出體驗、觀賞、品鑒、娛樂等豐富多彩的文旅業態,從而實現鄉村文旅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陽明區緊緊抓住“打城郊牌、借城市光”功能定位,持續做大賞花、摘果、體驗等十大特色文章,推出了文化商業街、輕奢露營地、鄉村嘉年華、文旅電商直播節等幾十個爆款項目,打造了以樺林鎮、五林鎮為主線的農文旅融合產業示范帶,促進了鄉村富裕、百姓增收。如陽明區以建設全省最大全季鮮花種植基地為牽動,引進陌上花開、明緣花卉等重點農事企業13戶,建設花·拾光親子農場、田間有禮·農特產品展銷館等特色項目20余個。
不僅如此,紅色資源豐富的陽明區也把紅色游作為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以五林鎮杏樹村為例,通過挖掘剿匪英雄楊子榮的革命事跡,建設鄉村會客廳、磨谷器博物館及推出6堂紅色黨課,讓游客在觀光賞景中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僅近兩年,杏樹村就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陽明區在推出鄉村游精品旅游線路時,把建有工業記憶館、關東民俗館等文旅場館的工業主題公園融入其中,提升了鄉村游的知名度。同時,該區持續性開展經典戲曲進鄉村、農民文化節、展覽展銷進鄉村等系列文化活動,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力。
陽明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麗麗說,下一步,陽明區將在鄉村文旅品牌建設上加大力度,通過打造近郊游、生態游、研學游、賞花游等旅游項目,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體現陽明特色的文旅高質量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