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系統及行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國家廣電總局指導下,著力打響“上海出品”品牌,努力打造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今年上海“白玉蘭獎”評選實現網絡視聽作品全覆蓋,《中國奇譚》《小小少年》《但是還有書籍》等網絡動畫片、網絡紀錄片先后榮獲“白玉蘭獎”“金鷹獎”等重要獎項。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中,《眾神之地》《大媽的世界》《上元千燈會》《獵罪圖鑒》等24個上海網絡視聽節目入選,占全國總量的16.6%,入圍數量位列全國第一。同時,上海市廣播電視局榮獲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優秀組織單位。
今年以來,上海廣電系統和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制推出了網絡紀錄片《未來漫游指南》、網絡劇《歡顏》等一批精品力作,收獲社會普遍好評。5月,以“創作成就夢想”為主題,成功舉辦了首屆網絡視聽內容創作者大會。
精心創作打磨
其一,立足城市精神品格,塑造滬產作品獨特魅力。堅持從上海最有資源、最有優勢的地方出發,努力挖掘更多具有上海特質、時代氣息、國際視野的網絡視聽精品。網絡音頻節目《建筑可閱讀》首次打造上海城市建筑“有聲書”概念;網絡動畫片《上海故事》、短視頻《我的未來在上海》記錄了上海城市風貌和市民生活變遷。
其二,立足中華文化傳承,講好中華文明起源故事。堅持“兩個結合”,推動視聽作品更好展現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網絡動畫片《中國奇譚》今年元旦播出后火爆“出圈”,收獲廣泛好評,國家廣電總局首次舉辦網絡動畫片全國性研評會,總結推廣《中國奇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礦精開”成功“破圈”的經驗做法。網絡綜藝《上元千燈會》、網絡紀錄片《舞臺上的中國》、網絡動畫片《鏢人》、網絡劇《星漢燦爛》《卿卿日常》等項目均努力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其三,把握時代脈搏,突出溫暖現實主義。引導創作主體聚焦社會現實,將老百姓的真實情感進行藝術表達。網絡微短劇《大媽的世界》、網絡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網絡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你安全嗎?》《膽小鬼》等作品融入時代變遷、人性探索,增強了現實觀照。
其四,堅持守正創新,探索影視科技融合。以凸顯創新和科幻為重要特點,積極加強科幻題材的創作與發展。網絡動畫片《三體》《黑門》、網絡紀錄片《未來漫游指南》等充分順應時代潮流,在科幻題材中取得了獨特突破。
完善制度機制
上海局不斷完善機制、整合資源、匯聚力量,建立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工作小組,在精品創制上努力打好“組合拳”。
一是廣泛征集遴選。面向全市網絡視聽節目制作機構廣泛征集摸排,從前期選題策劃著手遴選“種子項目”,形成網絡視聽重點項目庫。二是專人跟蹤服務。對于入庫項目安排“店小二”式服務,由專人分類指導、全流程跟蹤,通過選題論證會、劇本審核、開放成片快速通道等方式,提高優秀選題規劃的落實率、完成率、精品化。三是常態對接幫扶。以國家廣電總局系列推優扶優活動為抓手,調動上海市制作機構創作精品的積極性,去年以來已累計有60余部作品先后獲得國家廣電總局推薦和扶持。四是專項資金扶持。設立上海網絡視聽專項資金,2023年網絡劇《你安全嗎?》等9個項目納入扶持,資助金額達680萬元。截至目前,上海累計扶持291個項目,扶持金額超過1億元,單部網絡劇最高扶持金額達250萬元。
在各方努力下,上海網絡視聽內容生產不斷繁榮發展,2022年共出品重點網絡劇38部、網絡電影22部、網絡動畫片84部、網絡微短劇34部、網絡紀錄片14部、網絡綜藝18部。2023年年初至今,上海共計出品重點網絡劇19部、網絡電影5部、網絡動畫片61部、網絡微短劇20部、網絡紀錄片6部、網絡綜藝5部。
樹立節展標桿
一方面,求突破,拓展電視節評獎。上海電視節是全國綜合類電視節展,結合網絡視聽行業發展情況,推動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今年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首次實現對網絡視聽內容的全板塊覆蓋。本屆電視節共征集到49個國家和地區近1900部電視作品,其中網絡劇在劇集中的占比達32%,而在動畫片領域,網絡視聽內容占比高達50%。網絡動畫《中國奇譚》和網絡劇《開端》獲得“白玉蘭獎”。
另一方面,搭平臺,領跑視聽新賽道。發揮資源集聚優勢,今年5月,上海市成功舉辦首屆網絡視聽內容創作者大會,聚焦內容創制新興力量,引導平臺和創作者講好中國故事、上海故事,打造集行業發布、政策解讀、培育和發掘城市文化優質傳播者于一體的上海網絡視聽行業活動品牌。大會首次發布的《2022年網絡視聽內容創作者白皮書》填補了行業空白,發出的《網絡視聽內容創作十大倡導方向》號召,倡導“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創作方向,大會組織的“百部視頻點亮上海”短視頻征集和網絡IP市集活動,鼓勵內容創作者用鮮活生動的視聽語言展現上海之美和上海活力,為大視聽賦能文旅宣推探索了新路徑。
加強統籌協調
下一步,上海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肩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打造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是守護中華根脈,弘揚傳統文化。上海將繼續鼓勵制作機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對歷史瑰寶回溯與追尋,著力抓好動畫片《山海經密碼》《故宮里的大怪獸之莫奈何的謎題》《燈神護衛隊》等重點項目創制。
二是秉持開放包容,鼓勵題材創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海大力弘揚和踐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鼓勵網絡視聽創新題材創作。著力推進動畫短片集《膠囊計劃2023》制作播出,該項目邀請行業專業團隊參與,以短片形式不斷試水動畫題材,儲備新銳動畫人才,挖掘具有長片化潛質的成熟概念。
三是立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傳播敘事能力。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理應更多參與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此,上海將繼續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配置文旅資源、設置相關獎項等方式,引導優秀上海網絡視聽作品開拓海外市場,做好法國戛納、英國倫敦重要節展專題推介,充分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世界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今日上海,助推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