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深圳文博會>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融入“數字化” 打造“科技感” 第七屆“國匠榮耀·手工藝創新盛會”舉行

    2023-08-14    來源:深圳商報 2023年06月11日    編輯:黃麗

    觀眾近距離觀賞非遺作品。

    非遺技藝展示。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文 韓墨/圖)手工藝與科技會有哪些融合模式?手工藝數字化發展現狀如何?6月10日,第十九屆文博會觀瀾湖藝工場分會場的重頭戲——第七屆“國匠榮耀·手工藝創新盛會”拉開帷幕,《中國手工藝與科技融合發展調研報告》正式發布。

    觀瀾湖藝工場已連續七屆作為文博會的分會場,今年以“藝創匠造·灣區共融”觀瀾湖創意文化月為主題,舉辦包括第七屆“國匠榮耀·手工藝創新盛會”、“文博灣區·深港互聯”觀瀾湖藝工場文創節、“藝薈龍華·青年聚焦”龍華手創月和“商貿平臺·大眾參與”觀瀾文交周四大系列數十場文化創意活動。

    創新盛會期間,《中華手工》主編文麗君發布了《中國手工藝與科技融合發展調研報告》。本次調研的主題是手工藝與科技融合,調研顯示:絕大多數的從業者認為手工藝與科技的占比應是7:3,以凸顯手工藝的“主角”地位;與從業者強調傳統工藝“坐鎮”的態度不同,更多消費者支持手工藝和科技占比“五五開”。不過,在產品特性方面,從業者與消費者取得了一致,都認為“可個性化定制”最為重要,其次是品質性、美觀度和功能性。

    文麗君認為,手工藝從業者要勇于打造形成自己的“科技感”,同時,在科技與手工藝的融合過程中,科技服務、科技化產品配件等供應鏈資源是缺失的,“應該需要平臺及政府的介入,推動兩者在生產鏈與供應資源的對接,以此打通手工藝與科技領域的壁壘。”

    當天活動中,13位專家分別就數字與科技、人文與創意、非遺與未來三大主題發表演講。北航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臧小戈以哈薩克族刺繡為案例,梳理了利用數字化前沿技術對手工藝進行采集與存儲、展示與傳播、傳承與創新的整個過程。紋藏中國創辦人黃清穗為聽眾展示了大量絢爛無比的中國紋樣,同時介紹如何利用傳統紋樣與現代時尚進行融合。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大道造物品牌創始人尹文在演講中強調,“制器尚象”依然應該是我們當下非遺設計、生產、制造的重要法則。廣州文木公司總經理朱炳帆介紹了新技術在非遺傳播中的應用和價值,例如運用3D動作捕捉技術記錄保存民俗舞蹈、武術,3D打印修復破碎的出土文物、復刻傳統工藝等等。

    觀瀾湖集團執行董事李佳琦表示:“如何用與時俱進的方式來傳承傳統手工藝、傳承中華文化?如何憑工匠精神推動科技創新和制造業升級?這是我們國匠榮耀·手工藝創新盛會連續多屆一直在探討的主題。”李佳琦認為,觀瀾湖藝工場展現了一個“小而美”的觀瀾湖,“希望在這個平臺上,可以聚集大灣區的手工藝從業者和愛手工的人們交流對話,一起做好傳承,發揚傳統手工。”

    在創新盛會舉辦的同時,潮州刺繡、潮州花燈、金銀鏨刻、木雕、推光金漆畫、龍舟彩繪等10位非遺傳承人在現場進行了技藝展演,觀眾可近距離欣賞到古老技藝的魅力。觀瀾湖新城廣場還同步進行手拉壺、嵌瓷、面塑、剪紙等手工藝非遺技藝展演,并邀請戲劇、樂器、漢服等非遺特色濃郁的藝術家們進行民俗表演。現場更有30多位小朋友帶來中華詩詞傳誦,給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個共享的非遺盛宴。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