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城市公共藝術是城市的一件亮麗衣裳,數字視聽藝術便是市民的一碗心靈雞湯。”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建華說。今天的北京,隨著更多城市空間轉化成為呈現數字藝術的場所,城市生活也變得更有煙火氣。藝術在科技助力下不斷突破傳統維度,呈現出數字視聽藝術“場景化”的特點。8月5日,在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支持,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中數藝互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廣研廣播電視高科技中心共同承辦的“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數字視聽藝術論壇”上,數十位國內外藝術家、技術專家、龍頭企業代表共同暢想人工智能時代數字視聽藝術的未來前景和無限可能。論壇中,孔建華首先向大家提問:“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視聽產業中心相匹配,數字視聽藝術的使命是什么?”
在中央美院國際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國家博物館創意顧問王泊喬看來,未來數字視聽藝術一定會從數字化到數智化、向數藝化方向突破,最終發展成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視聽美學體系和虛實共生的超媒介場景。他以蘇州灣數字藝術館項目為例,介紹這座將新型顯示、虛擬現實、傳感、AI算法等技術與文化藝術充分融合,以全場景數字化體驗所打造的數字文化應用場景:“我們作為常設展設計方深度參與項目,體現出數字藝術跟科技的緊密關系。我建議做屏幕的數字博物館,因為屏幕可以對外接入輸出。在這座數字藝術館里,我們強調了多覺感知、虛實同源、媒介變遷,以及媒體和數字工具與藝術文化之間相互的關聯和影響。整個展覽分時空穿梭機、多感知星球、未來靈感城三條線索,包括從空間上有意區分二維、三維、高維空間。展廳無論大小,都是在與觀眾交流我們對于展覽的世界觀。”
不久前,蘇州灣數字藝術館被文旅部評為沉浸式智慧旅游場景,它作為數字文旅項目與上海天文館、大運河博物館一樣,都是沉浸式智慧旅游示范點,這些項目也隨著數字中國進程的加快走入大眾視野,各種“沉浸式”“互動式”的數字藝術展成為人們觀展和消費的選擇,展現出數字藝術所擁有的巨大潛能。中央美院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靳軍認為,數字藝術在這個時代對于推動傳統經典文化的傳播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數字藝術可以幫助傳統藝術在更大空間里以沉浸的方式去傳播、呈現;另一方面,傳統經典文化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得到更好的保存、研究、傳播。數字化視聽能夠給我們帶來更深入的感受、文化和藝術體驗,數字藝術的參與性、便捷性,可以讓更多觀眾更好地體驗、擁抱藝術。“從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來看,數字創意的手段最能夠較大程度吸引受眾注意力,引發其興趣和好奇心,強化認知和傳達的效果,激發情感和共鳴。因為這些特征,數字藝術將在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清華美院長聘副教授張烈說:“沉浸式體驗線上線下互聯、虛實融合,為在地在場的文旅體驗開啟了全新的想象空間。”
在數字時代進行藝術創作,自然無法忽視人工智能對于數字視聽藝術的革新性貢獻,特別是AI技術的介入,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靈感和工具支持,更是通過深度學習和智能算法生成更加具有創意、逼真的視聽效果。王泊喬說:“我觀察很多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發現他們的作品已經大量應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工具來協同工作,而他們并不認為這種工具對創作帶來了挑戰,反而大大提升了創作的生產力。”中央美院設計學院藝術與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導師費俊提出了如何學習AI,尋求創作者的邊界。他通過《水曰》裝置作品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人工智能像一面鏡子,我們從中照見人性的本質,也讓這個時代的藝術家反思藝術最內核的價值是什么。我更愿意把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媒介,在人與自然間架起一種鏈接,以此重新喚起人對自然的敬畏心。”在如今的社交平臺,隨處可見使用AI的各種創作,再次喚醒人們心中一直以來的疑問:人類是否會被AI所取代?
在德國新媒體藝術家、上海天文館展陳總設計師飛蘋果看來,AI不會取代人類,不會使用AI的人才會最終被取代。酷愛科幻故事的他制作了沉浸式電影“AI之夢”,通過打造一個超級數字生命體虛擬形象“Ai Ai愛小愛”帶領觀眾穿越宇宙歷險。“一個有生存欲望的數字生命體崛起,可能會以不同的戰略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有的跟人類違背,有的跟人類和睦相處。‘Ai Ai愛小愛’從各方面表現得比較智能,觀眾也會穿特別的服裝進入這個空間,和故事互動,變成主角,最后每個人需要選擇自己未來的命運。我們在這里也有各種配套設施,包括衍生品、畫冊、鼓勵觀眾用AIGC的方法自己創造一些形象。比較奇特的是,觀眾在玩的過程中可以拍出一部自己的電影,當他們從空間走出,電影會綜合人工智能算法把最精彩的畫面進行剪輯,女生還想要加點美顏,所以我們還提供了APP讓她們使用……”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創始人謝贊認為,依托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和創作者的創新應用,或許下一次文藝復興即將到來,未來可期。未來的創作者需更具綜合性、前瞻性的思維,給文化藝術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新媒體藝術場域建設方面,未來將是持續迭代升級的多感知、超媒體、超用戶體驗環境。風語筑副總經理張樹玉十分看好元宇宙跟文旅和電商結合帶來的商業機會,在她看來,進入元宇宙最重要的接口是用XR、VR、AR和MR等技術打造的全沉浸式的場景,利用元宇宙MR拓展現實的方式,在線上能做出很多比線下更節省成本、效果更好的事情。
以數字視聽藝術激活超級商業場景,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納米和生物技術的進步,未來人類的生活將會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也給商業應用場景帶來從未有過的挑戰。在論壇的圓桌會議中,中數藝CEO楊小揚作為對話主持人,與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吳卓浩、華潤置地華東大區設計管理部總建筑師王傑、騰訊文旅產業研究院秘書長孫暉和意風天騰CEO武衛民圍繞相關話題展開討論,探討數字藝術融合商業的最新趨勢和挑戰。正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王磊所說,北京經開區為盡快集聚全球一流的行業龍頭企業、不斷提升適合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環境、加快引育國際化的專業人才,圍繞內容創作、創新研發、上市融資、電競俱樂部落地、產業活動舉辦、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人才支持、金融扶持等各個環節給予企業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同打造科文融合產業發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