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深圳文博會>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用潮玩解讀傳統文化 非遺與時尚跨界融合 文博會:一場穿越古今的對話

    2023-08-11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6月12日    編輯:黃麗

    文博會11號館龍華展區中,“數字文創”產品吸引市民朋友關注。圖為知音文創的個性IP產品。 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海昆 攝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 劉莎莎

    為期5天的第十九屆文博會于6月11日華麗落幕,大大的展館里,有著星羅棋布的精彩。那些引得孩子們瞪大眼睛張望的巨型裝置,以及精細入微的手工藝,傳達出的無不是中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精彩案例。幾天來,記者走過場館的角角落落,擷取展陳中那些有趣的“大大小小”,也在那些“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精美手作中“穿越古今”,在如萬花筒般精彩的文博會中截取數個剖面,以饗讀者。

    文旅帶動傳統文化產業

    在山東展區,濰坊天成飛鳶風箏有限公司展商王永訓告訴記者,有著30余年發展歷程的公司是第一次參加文博會,這次他們帶來了五六百只大大小小的風箏、彩燈產品,涵蓋了200余種花色。雖然展位能展出的款式有限,但并不妨礙被吸引的孩子和家長們紛紛傾囊。“因為風箏這個產品具有季節性,所以我們還設計了尺寸較小的,可以在室內放飛的小型風箏,這是這次文博會上我們賣得最好的產品。

    記者看到,只需拉著輕輕的木棍在空地上隨意走動,這款風箏就能騰空而起,高度達1.5米,相比于戶外風箏動輒數十米高度的放飛難度低了很多,趣味感十足,有家長還和孩子搶著玩。話語間,王永訓信心滿滿,他表示,近年來公司效益非常好,復蘇的旅游業催生了對風箏、花燈產品的需求。

    同樣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還有四川自貢的彩燈。走到四川展區,位于中心位置的“蘇東坡”文化主題燈組躍然眼前。這組燈高2.5米、長2.8米。據該燈組制作方、四川賽領文化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計劃發展部經理柯學介紹,這個“蘇東坡”造型取自眉山市三蘇祠內的披風榭石雕,通過鉗工、人物造型設計、電工、裱糊、上色等步驟搭建而成。柯學透露,僅文博會開幕日上午就有6家省外企業與他溝通了合作意向,“我們希望以‘三蘇文化’為橋梁,把四川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此外,館內還有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燈組等造型彩燈,以極具存在感的造型與體積,讓不少觀眾駐足合影拍照。據了解,自貢燈會始于唐宋,有著800多年的歷史,春節辦燈會的歷史一直保留至今。

    “我們先后在國內外成功舉辦大、中、小型各類燈會、仿真恐龍、仿真動物展出和彩車、彩船巡游活動上百余次,累計游客人數上億人。”帶來熊貓彩燈的自貢龍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外貿部經理楊梅芳表示,今年文旅行業復蘇,她希望通過在本屆文博會上的展示,努力開拓開發海外的客戶群體,讓全世界都感受到自貢彩燈的魅力。

    “傳統+設計”賦能文產創意表達

    在“文化+科技”亮點十足的北京朝陽展區,現代化的城市生活圖景徐徐展開。在這里,“泡泡瑪特”經典形象“Molly”的出現吸引了不少“大孩子”的目光。據介紹,這家成立于2010年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如今構建了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綜合運營平臺,在中國潮玩領域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堅實客戶群。此次,他們帶來的“MEGA珍藏系列”是其為推動“潮玩藝術化”而打造的高端產品線,并將其定位成具有時尚屬性的收藏級產品。同時,該展商業表述出用潮玩的角度解讀中國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更加具有生機,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將“傳統文化”作為追求表達自我情懷和文化態度的追求。

    在充滿民族風情的新疆展館里,“藏著”一個萌萌的冰雪動漫IP——雪怪阿樂。它的形象被做成了玩偶、印在了飛盤、冰箱貼、手機殼、耳機套等產品上,收獲了許多參觀者的青睞。

    據展位相關負責人阿娜爾·吾木提介紹,“雪怪阿樂” 是由阿勒泰克蘭青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根據新疆阿勒泰地區冬季旅游開發的需求和當地的民俗風情創作而成,其設計靈感來自曾出現在阿爾泰山區的神秘白熊。

    “我們想把新疆年輕人的陽光、潮流、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雪怪阿樂是新疆第一屆冬季運動會官方吉祥物,也是阿勒泰地區冬季旅游產業的一張名片。”阿勒泰是人類滑雪的起源地,阿娜爾·吾木提說,“目前我們的冰雪文創產品多是滑雪防滑貼、防凍貼等一些輕量級的產品,未來會擴展更多的聯名款。”作為第三次參加文博會的展商品牌,阿娜爾·吾木提說每屆文博會都收獲滿滿。

    “非遺+時尚”玩轉美麗經濟

    14號館非遺展區美不勝收、人氣高漲。文博會期間,這里展示的瓷器、文玩、首飾、囊匣、披肩、寶劍等涵蓋生活方方面面,這些具有獨特“中國氣韻”的非遺產品受到深圳市民的熱烈追捧。其中,女孩子最愛購買的是“非遺+時尚”產品。

    6月11日上午,文博會最后一天,記者在“中國盒子”展位現場看到,許多盒子都貼上了“已售”的標簽。該展位責任人何小姐告訴記者,文博會期間,“中國盒子”虜獲了許多“小姐姐”的芳心。

    何小姐介紹說,“中國盒子”秉承傳統手工藝——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宮廷傳統囊匣制作技藝,將過去的“皇家御用”搬運到當代消費者手中。

    14號館內,銀飾、和田玉等應有盡有。這些看似傳統的首飾,無論在款式還是工藝上均有創新。

    記者在湖北傳世經典首飾的展位看到,這里的“非遺銀飾”在款式上主打“簡約風”。工藝則傳承了手工古法。“我們希望跟上時代審美,做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款式。”展位工作人員說。

    美麗經濟,誰能在第一時間贏得“眼球”誰就贏得了先機。古老的非遺與時尚跨界融合,將 “中國人骨子里的精致”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本次文博會上點燃了“美麗經濟”。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