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深圳文博會>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厚植文化底蘊 “網紅”產品熱銷

    2023-08-11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6月12日    編輯:黃麗

    在文博會文旅消費館·一帶一路國際館(13號館)甘肅展區,市民攜家帶口挑選特色文創產品。 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蕾 李忠 攝

    ■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 段琳筠

    如果你想在一天內邂逅無數文化“網紅”,文博會無疑是最好的平臺。這幾天,全國各地的“網紅”都不約而同地到此一聚。“淄博燒烤”微場景、濃縮版的“長安十二時辰”、黑河近期爆火的瓦利亞大豆冰淇淋……如何利用全國知名的“網紅”現象吸引眼球,讓展區文創產品“沾親帶故”跟著火起來?各地展區承辦者挖空心思精心布展。從最初的行業展覽,到全民文化盛宴,文博會的“網紅之路”越走越遠,交易越來越火爆。

    “淄博燒烤”泥塑帶著“深圳味”

    呼朋引伴,相對而坐,人間煙火氣隨著食物熱氣升騰,友善溫暖的氣氛流動在淄博的大街小巷。淄博燒烤在2023年吸引全國各地的目光,成為人們了解山東、認識山東的一個新窗口,而一組軟陶泥塑系列微場景——“淄博燒烤”則將淄博的火熱氣氛延續到深圳的文博會現場。

    整個作品長達2.8米,大約有十多張桌子。每張桌子不過10厘米見方,人物不到20厘米高,但卻極富藝術感染力。只見圍桌而坐的“顧客”神態各異,有的舉杯豪飲,有的側耳靜聽,表情動作均栩栩如生。軟陶泥塑有燒炭被“熏黑”的“木炭小哥”、有著30年燒烤“功力”的趙大爺、暴躁可愛的“小胖”,還有盡職盡責的民警、熱心的志愿者。

    來自淄博的小蝦米軟陶藝術工作室,是這組作品的創作者。該工作室負責人馮曉介紹,這組作品由工作室十余位手藝人聯手制作。作品采用軟陶材料和泥塑技藝相結合,以傳統的泥塑、面塑技法為根基,結合現代新材料,發展出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克服了傳統材料的部分缺陷,具有色彩絢麗、塑形性強、易上手等特點,烤制之后可以水洗、不變形、不褪色。

    “我跟深圳很有緣分,我2003年至2007年在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就讀。這次回到第二故鄉深圳參加文博會,感到十分親切。”馮曉說,每天都有20多個意向訂單,最大的訂單價值20多萬元,“線下的訂單都做不過來,要加班加點干,以后要提高產能,才能應付線下的訂單。”

    “淄博燒烤”還有一批“同行者”。淄博30余家文化企業攜200余件文創新品參展,華光陶瓷、漢青陶瓷、金祥琉璃、領尚琉璃、兆霞陶瓷等一批有特色、有趣味、熱度高、人氣足的淄博新文創集中亮相。山東展區還有曲阜的印章、東明的糧畫、濟南的皮影,一系列非遺產品展現出山東豐富的文化底蘊,不少參觀者駐足購買。

    “長安十二時辰”沉浸式體驗購物

    同名影視劇的熱播,讓“長安十二時辰”成了紅極一時的“網紅”熱詞。唐韻十足的陜西館門頭上“長安十二時辰”的牌匾成了陜西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展區不僅將街區搬到展館里,和觀眾互動的游戲也來自“長安十二時辰”,給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紛紛購物。

    打著“長安十二時辰”名號的陜西館,營銷的是陜西集體文創產品。文創展區內,一本《文創陜西》的書很是吸睛。翻開這本書,里面記錄陜西各地70多家單位的數百件文創產品,不僅凸顯陜西傳統文化元素,更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充滿時尚氣息。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陜西館也設有“東市”“西市”,參展商在這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和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在“西市”一個小小的展位里,掛滿了風格各異的剪紙、農民畫,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還有展示黃土風情的民俗文化作品等。

    “我們帶來的1萬支手作針織花卉,布展當天就被客戶訂走了一半。”寶雞市經二路街道蒲公英社區工廠的手作針織文創展位被圍得水泄不通,展位負責人袁湛韜向記者介紹“戰績”。

    “‘長安十二時辰’把客人引來了。”耀州窯文化產業發展公司工作人員陳瑤介紹,歷史悠久的耀州窯在南方知名度不高,這次在文博會上打響了知名度,“參展這幾天簽了不少意向訂單。”

    “長安十二時辰”讓陜西館人氣滿滿,而黑龍江省館則把“網紅”產品黑河近期爆火的瓦利亞大豆冰淇淋擺在最顯眼處,觀眾大排長龍。該產品以黑河非轉基因大豆為主要原料,雖然沒有一滴牛奶成分,但充分保留了傳統冰淇淋美味的口感,讓觀眾欲一嘗為快。忙個不停的工作人員魏先生說:“在展會上日均賣出800杯冰淇淋。”

    小小冰淇淋讓黑土地的產品“出圈”。工作人員表示,黑龍江展團希望帶領大家感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展示黑土地的文化魅力。“黑土優品”品牌的米面糧油等特色農產品,將創意設計與產品包裝相結合,受到消費者熱捧。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