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焦子宇
為期5天的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昨日落下帷幕。
本屆文博會共有3596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展出文化產品超12萬件,4000余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展示與交易。108個國家和地區的25736名海外采購商和專業觀眾線上線下觀展、采購。除主會場外,全市各分會場共開展活動500余項,主分會場、各相關活動點參與人次達400多萬。8日召開的文化產業招商大會項目總成交額達34.2億元。無論是展會規模、觀眾數量,還是招商項目總成交額、國際化程度,本屆文博會主要指標較上屆均大幅增長,再次彰顯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魅力。
展會期間,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家海外展商,通過線上線下參加本屆文博會。世界各地文化產業同臺獻藝交流,讓來自國內外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大飽眼福。人們不僅看到了乘著文博會東風揚帆“出海”的文化企業,也打開了科技與文化融合的新視界。
閃耀文博:
兩大重磅活動聯袂而至
6月7日,第十九屆文博會拉開序幕,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也同日舉辦。論壇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為深圳、為全國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勁的智慧動能。
作為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之后舉辦的首個國家級文化論壇,除主論壇外,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還在國際會展中心平行舉行了八場分論壇,主題涵蓋文藝創作、數字出版、電影業、文化遺產保護、文化貿易、互聯網國際傳播等各個方面,吸引不少業內大咖、專家學者為文化傳承、文化繁榮建言獻策。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的舉辦增加了文博會促交流的功能價值,在展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成就和文化產業發展成果的同時,智慧觀點不斷交鋒,思想火花不斷碰撞,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相聚文博:
盡攬文化產業新成就
豐富創新的展品、摩肩接踵的人群、誠意十足的訂單、相談甚歡的笑臉,在第十九屆文博會期間,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第十四次實現全部參展,各地政府展團紛紛拿出“壓箱底”的寶藏展品。在眾多參展企業中,龍頭文化企業占比達到70%以上,新評選的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全部參展,60%以上的文化產品和項目是首次亮相文博會。
主會場12號館內,4天連續舉辦了23場創新項目及新品發布會,“首秀”熱度居高不下。20家首批“景德鎮制”官方認證企業的產品集中亮相,現場來賓贊不絕口;國內首部海洋祈福IP、舟山文旅IP《桃花貓和東海魚》受到觀眾熱捧;東方云智慧數字文物全鏈應用平臺項目啟動,引發多方關注。分布于各大場館的展位也成為各類創新產品“首發”的舞臺。深圳報業全球傳播中心掛牌成立,在深圳報業集團展位,大家爭先恐后站在來畫電子屏前,跟自己的卡通形象合影;浙江展區入口處,觀眾既能欣賞到大屏幕播放的美景,還能通過脖子上佩戴的數字氣味播放器聞到畫面中的味道。不少項目在現場收獲多個意向合約,攬下大單。
(下轉A3版)
(上接A1版)
創新文博:
數字賦能新體驗
文化與科技,傳承與創新。本屆文博會線上展館運用720度VR全景技術,將線下文博會展館搬到線上來,實現了全方位、立體式“云看展”,打造永不落幕的“數字文博會”。與此同時,展會詳情、購票方式、餐飲、交通、住宿……觀眾想知道的,都能通過首次亮相的“小水滴智能助手”得到解答。
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的還有“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其組織了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類文化企業參展,突出展示數字新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充分展現我國文化引領、數字賦能、科技支撐、融合創新的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在數字技術加持下,展陳效果全面提升,展陳內容拓展豐富。據了解,本屆云上文博會平臺入駐展商總量突破6000家。此外,以文博會吉祥物小水滴“文鵬”的IP為依托,融入各地特色文化元素對文博會吉祥物進行二次創作,開發多款“小水滴”數字文創產品,將文博會小水滴打造成全新數字名片。
依托文博:
簽下大單開啟發展新方向
文博會已舉辦了十九屆,越來越多的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參與進來,拓寬發展新方向,獲取發展新靈感。本屆文博會通過提前對接、配對、洽談,撮合,從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征集、甄選4000多個優秀文化產業項目進行重點推介,上百個項目現場簽約。
文博會開幕第一天,臺灣館就迎來了前來招商的機構。“9月份,我們將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辦第十屆‘中原文博會’,今天特地來看看有什么新奇的東西。”該展負責人表示,“我們剛確定了天津兩家展商,走到臺灣館,發現他們的展品很好,就想邀請他們9月參展。”說話間,該負責人與臺灣館工作人員加上了聯系方式。
眾多優秀文化產業項目借助文博會與投融資方“喜結良緣”。今年展會,浙江大豐實業收獲頗豐,不僅再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還與深圳大學就深大藝術綜合樓項目簽約,攬下8567萬元大單;山東稼軒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與香港榮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簽約金額達2800萬美元;西安市文化產業項目招商推介會成功引資超20億元……文博會文化產業招商大會繼續強化招商引資和投融資功能,面向全國廣泛征集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通過線上線下平臺,項目總成交額達34.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國際文化進出口貿易洽談會、數字文娛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各地政府組團和參展機構、企業舉辦各類洽談會和招商推介等活動200余場。
融合與創新是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在文博會的推動下,我國文化產業走出了“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路徑,跨界融合讓文化產業發展活力迸發。
期待文博:
“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永不落幕
本屆文博會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舉辦的一屆重要展會,自覺擔當新時代文化使命,為推動文化產業和會展業加快復蘇、促進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作出新貢獻,贏得了廣大參展商和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我愛文博會!”連續十多年參加文博會的克什米爾商人Muneer現場大聲表白,他希望文博會能夠越辦越好。
2019年,韓國傳統文化產業研究所理事長鄭光昊第一次參加文博會,之后又連續3年組團線上參展。“時隔4年再度來到深圳,我們非常興奮。下一屆我們還會參加,而且我們的準備會更充分,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屆文博會了。”鄭光昊說。
11日下午,距離本屆文博會閉幕還剩半個小時,河南館內仍是人潮涌動。“文博會太受歡迎了。今年我們帶來了60多家企業,2000多件展品,雖然參展重點在內容和成果展示上,但前來與各展商對接、約展、洽談、合作的企業和機構數不勝數。明年,我們考慮用更多樣的形式,讓大家了解河南文化底蘊和文化創新。”展位工作人員表示。
展會期間,海南大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藝術館交易額突破9000萬元。“連續19屆了,每年我們都積極參展。今年帶來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海南大偉木雕藝術館館長吳孔德的作品,其中,3件用海南黃花梨雕刻的清明上河圖作品被現場訂購,每天來尋求合作的企業不少于10家。”展位負責人劉女士興奮地告訴記者,“文博會是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展出的作品是行業內頂級的,合作交流機會也很難得。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這么多年來,我推薦了不少來自山東、廣西、山西的展商,我們都覺得,這個展是中國文化產業里最好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文博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自覺擔當我國唯一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展會的責任使命,大力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不斷提升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