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江南)留著大胡子、來自克什米爾的35歲伊姆朗往展館的攤位里一坐,就是震撼有效的宣傳廣告!在14號館,伊姆朗的織品攤位花團錦簇,令人眼花繚亂,但是大家卻想不到這些花團錦簇的服裝竟出自這位男子之手。
攤位產品擺放顯然經過精心策劃。掛在外面的一排手工刺繡大衣立時能抓住路人的眼球,當然特別能吸引女士們,這些大衣售價在3000元左右,面料好、工藝繁復。一條羊絨刺繡的圍巾售價為2.6萬元,為當天圍巾中的價格之王。講解員說,一個頂級的繡匠花半年時間才能繡成。還有大小不一的各種地墊、地毯,濃郁的異域風情撲面而來。
講解員說,克什米爾的繡匠大多數是男人,鋪里的手工繡品出自男人們之手。匠人即興選擇花型與顏色,沒有留下任何手稿,手工繡品不可復制,真正是獨一無二的珍藏品。一名繡匠從15歲開始學習,50歲之前手藝達到頂峰,60歲視力下降,這10年是精品的10年,是人與上天賽跑的10年。
克什米爾匠人只用兩種精細材料進行手工紡織,一種是雪山羊絨,纖維直徑細達12微米,一種是桑蠶絲。一件織物需要耗費數月甚至數年。伊姆朗從小在織布機邊長大,父親的工廠鼎盛時期擁有600名手工匠人。隨著工業發展,機器制造品逐漸占領市場,父親的工廠從萎縮到關閉。很多手工匠人放棄了手工紡織,改為務農為生。手工匠人產生斷層,后繼無人。伊姆朗本來就讀于醫學院,輟學立志發展瀕臨消失的家族技藝,創立“阿夕婭”品牌。伊姆朗團隊深入山中尋找匠人,鼓勵他們重拾對手工藝的信心和熱愛,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為這些老人提供生活幫助,并支持其子女教育。
“阿夕婭”一詞在當地語言中的含義是“助人者”。伊姆朗(Imran)成了克什米爾手工編織藝術第四代傳承人,伊姆朗家族進行手工藝術紡織已經長達80年,正以國際貿易和品牌運作的方式讓家族藝術走向世界。現在,伊姆朗在全世界5個國家開設工作室和展廳,收入捐助了7個國家的孤兒院和學校。